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教育部舉辦中西部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提升專題培訓班——

讓AI之樹在課堂生根

萬景達
2025年10月29日13:29 |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讓AI之樹在課堂生根

  金秋北京,早晚時分已然有些寒冷,廣西桂林市鳳集小學副校長錢聰歸鄉的行囊裡裝滿智慧,“專家為我們栽好了AI‘樹’,接下來我們要讓它在課堂生根”。10月19日至22日,錢聰和中西部200名教師代表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參加教育部組織的中西部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提升專題培訓班,同一時間,中西部15萬所中小學的31萬名教師也通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同步參訓。

  系統操作復雜、技術與教學脫節、學校硬件不足……AI在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學課堂能否落地?培訓前不少教師心存質疑。

  這場培訓給了他們信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學校用“數字畫像”定制學生成長路徑、四川涼山民族小學借AI數字人破解認知局限……培訓中多個中西部學校的鮮活案例給參訓教師注入了強心劑。

  “AI教育的核心差距不在硬件,而在理念與方法。”黑龍江省雞西市園丁小學教師徐蓓在與中西部同行的溝通中找到了榜樣,看到陝西省富平縣仲勛學校教師曹玥即使無法實現班級人手一台平板,但他們利用班級共有的白板同樣探索出AI賦能教學的道路,她感嘆“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都可以從‘用AI省時間’這個最低目標開始,逐步走向AI優化教學的更多可能”。

  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教師牟曉燕曾擔心AI會消解語文學科的底蘊,但天津市西青區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室副主任劉蓓的講座讓她意識到,恰當使用AI可以讓教師從學情的“模糊地帶”解放出來,讓教育智慧如虎添翼。

  …… ……

  “老師們從對AI存在陌生感甚至焦慮感轉向了初步的理解、接納和認同,從被動接受轉向了主動思考和應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黃小華總結道。

  從錯別字入手,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助理丁玉海詮釋了如何用AI從細微處解決真實問題﹔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學教師陳義順手把手地教大家針對教學場景精准選擇AI工具﹔10位一線教師代表分享人工智能與學科教學融合的做法與經驗……沒有大話空話,直擊痛點、方法好學、工具好用是參訓教師的一致體會。

  撰寫AI提示詞“詞不達意”、生成內容不符合需求是一直困擾吉林省長春市第二實驗小學教師張琨的難題,劉蓓的“33法則”、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政府督學張偉春的“RSTCC框架”等幫她厘清了使用邏輯,“如今我用AI溝通效率大幅度提升,回去后我要分享給更多同事,讓大家少走彎路”。

  “‘豆包智能體’既能設定成‘課程講解員’,也能當‘辦公搭子’一鍵生成會議紀要﹔‘IMA知識庫’解決了資源零散、難以復用的問題……”這次培訓,黑龍江省雞西市園丁小學教師徐蓓學到了很多即學即用的“利器”,手中的AI不再是飄在空中的概念,而是能精准嵌入教學全流程的好幫手。

  得到了真材實料,不少教師直呼課堂變革就在眼前。“AI讓課本人物‘開口說話’,歷史場景‘重現眼前’,課堂真正‘活’了起來。”新疆哈密市第十四中學教師許力平說。

  “面對AI,不應是岸上的觀潮者,而是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培訓中河南省內鄉縣第四小學副校長陳繼有感而發。

  如何弄潮?短短幾天時間培訓,白天的課程馬不停蹄,晚上參訓教師也沒閑著,他們分組圍繞人工智能賦能教師教學變革與創新開展學習研討,反映心聲,建言獻策。

  “現在沒有一個專業的教育集成平台,大家都是在各個AI平台之間互相跳轉,很不方便。”江西省南昌市郵政路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唐文直言不諱。

  “培訓熱,應用冷。”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教師谷玉斌提出,很多教師將AI融入教學缺乏持續支持,培訓效果難以轉化為常態應用。

  “當前的教育評價機制與AI應用脫節,學校對教師教案、作業批改等的考核方式老舊,讓AI輔助顯得有些雞肋。”海南省澄邁縣實驗小學教師王詒玲憂心忡忡。

  …… ……

  “這些聲音非常真實、具體,反映了中西部一線教師的迫切需求,為我們下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優化培訓體系、強化支持服務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黃小華說。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推動人工智能素養培育納入教師常態化專業發展體系,制定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標准﹔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師中心,加大人工智能素養提升課程資源供給,匯聚推出一批好用的教師教育大模型工具﹔開展培訓后跟蹤調研,強化培訓成果向教學實踐的轉化,構建“學習—應用—反饋—提升”的閉環機制等。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