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大思政課專題報道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以翔宇思政講壇打造“大思政課”育人新高地


點擊播報本文,約
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兩委聯合前線雜志社策劃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課專題報道”。10月16日聚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以翔宇思政講壇打造“大思政課”育人新高地。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門
“翔宇思政講壇”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著力打造的標杆性育人平台。“翔宇”二字,取自周恩來總理的字,既深切緬懷學校的創辦者,也寄寓著對廣大學子志存高遠、胸懷天下的殷切期待。
自2020年創辦以來,五載耕耘,“翔宇思政講壇”已成功舉辦三十三期大型活動。憑借其高規格的嘉賓陣容與多元化的內容形式,逐步構建起特色鮮明的思政教育品牌,持續拓展思政教育的廣度、深度與影響力,成為學校落實“大思政課”理念的重要載體。
匯聚多元主體,豐富思政內涵
“翔宇思政講壇”堅持以時代主題為引領、以青年成長為核心,緊扣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與社會發展熱點,科學策劃每一期活動。從建黨百年、新中國成立75周年到黨的二十大、脫貧攻堅、國際形勢等議題,講壇始終把握時代脈搏,回應青年學生的思想關切,讓理論學習與現實關懷同頻共振。
為增強思想深度與學術厚度,講壇邀請多位國內知名學者登台講授。張國祚、程美東等專家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代發展的結合點切入,引領學生在理性思辨中提升政治認同和理論素養。與此同時,講壇注重以身邊榜樣激發共鳴,邀請冬奧志願者形象大使李楠、“焦裕祿精神”傳承人余音等先進典型,用奮斗與奉獻的真實故事詮釋青春與信仰的力量。
更有粟戎生中將、劉華蘇少將等老一輩革命軍人走上講壇,回望崢嶸歲月,講述理想與信念的代代傳承。不同年代的聲音在“翔宇講壇”中匯聚交融,構成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學者的思想啟迪、榜樣的情感感染與紅色精神的薪火相傳,在此交織成育人合力,推動“大思政課”真正走深走實。
創新形式內容,增強思政實效
“翔宇思政講壇”在形式與內容上不斷創新,努力讓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每場講座都兼顧“講”與“思”,既設置主題報告環節,由嘉賓深入闡釋理論要義,又安排面對面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在提問與討論中深化理解、凝聚共識。例如,在一場圍繞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講座上,學生們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展開熱烈探討,讓思想在交流中“入耳、入腦、入心”。
線下注重營造沉浸式氛圍,增強現場的感染力與參與感﹔線上依托直播平台,實現跨時空共享學習資源,使更多師生能夠同步聆聽、共學共悟。截至目前,三十三期活動累計線上線下覆蓋師生超過2萬人,形成了輻射廣泛、參與度高、影響力強的思政傳播矩陣。
協同各方力量,打造育人合力
“翔宇思政講壇”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多方協同與資源整合。作為主辦方,馬克思主義學院充分發揮牽頭作用,聯合各二級學院共同策劃活動,從多學科視角解讀思政主題,使講壇成為全校共同參與的思想育人平台。如和文化與傳播學院聯合舉辦關於文化自信的講座,從文化學和傳播學的角度深入探討文化自信的內涵與傳播路徑,讓學生在跨學科的思考中深化對國家文化精神的理解。
與此同時,學校積極推動校際之間的思政教育交流與合作,共享思政教育資源,擴大講壇的外部影響力。通過與高校聯合舉辦思政教育論壇,共同探討新時代的思政教育創新路徑。校內外協同的格局,使“翔宇思政講壇”從一項校內品牌活動,逐步成長為區域性思政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動“大思政課”理念在更廣闊的實踐空間中落地生根。
彰顯特色亮點,回應時代需求
深植學校紅色基因。北京第二外國語學校的創建離不開周恩來總理的關心,論壇以周恩來總理的崇高精神為精神底色,將其人格風范與理想信念融入每一次講壇活動。通過講述總理故事、回望建校初心,引導青年學生感悟信仰的力量,樹立報國之志,讓紅色精神在心中生根、在行動中發芽。
立足國際化辦學優勢。論壇積極引入區域國別研究專家與海外歸國學者,從全球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剖析國際形勢。中國人民大學田文林教授、蒲國良教授等嘉賓的講座,為學生提供了觀察世界、理解中國的新視角,幫助他們在比較中增強文化自信,成長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新時代青年。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論壇每期活動都在主題設計、互動形式和內容反饋上充分吸納學生意見,使青年既是受眾,更是參與者與創造者。學生的積極表達與思辨互動,不僅讓講壇更貼近真實需求,也推動活動質量持續提升,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良性循環。
思想引領突出,品牌影響顯著
翔宇思政講壇自開設以來,始終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思想引領作用,顯著提升了學生的理論學習興趣與政治認同。廣大青年學子在系列講壇中深化了對時代使命的理解,形成了自覺關注國家發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風尚。
在教學層面,講壇為思政課改革提供了豐富資源與創新路徑,教師將講壇中的鮮活案例與思想觀點融入課堂,使教學內容更具時代感與吸引力,推動了教學團隊協同創新與共同成長。
同時,翔宇思政講壇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獲得校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與報道,營造了濃厚的思政育人氛圍,並為高校思政教育創新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北二外樣本”,成為新時代高校大思政課建設的生動實踐成果。
作者:庄文城、宋振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