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在這裡,追尋真理的光芒

2025年10月10日08:44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在這裡,追尋真理的光芒

這個秋日,位於國福路51號的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迎來一批批朝氣蓬勃的新生——參訪陳望道舊居,聆聽老校長的故事,已成為復旦學子的“必修課”。還有學子走進這裡,從“聽故事的人”成長為“講故事的人”,他們傳播“真理之甘”。

1920年早春,陳望道在家鄉浙江義烏分水塘村老宅的簡陋柴屋裡,翻譯《共產黨宣言》。母親心疼兒子,端來粽子和紅糖水。而他專注譯書,竟誤將墨汁作糖,蘸食粽子。“這就是‘真理的味道’的故事。”學生講解員陳正陽說。

陳正陽是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生,也是《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的一員。2018年5月,在上海市委支持下,復旦大學修繕了老校長陳望道舊居,以“信仰之源”為主題打造《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在學校黨委號召下,大批師生黨員主動報名,義務開展講解工作,組建“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以下簡稱“‘星火’隊”)。

“星火”之名,取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之意,希望全體隊員力爭做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青年先鋒。成立7年間,圍繞一本書、一個人、一件事,“星火”隊隊員宣講《共產黨宣言》的誕生、中譯、傳播和影響,講述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及其追尋真理、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故事。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星火”隊副隊長張雨馨還記得兩年前第一次講解時的忐忑。“剛開始,講解詞是需要反復背誦的,陳望道先生也只是一個歷史人物。”慢慢地,她發現她會因為觀眾的一個提問,就去廣泛查閱資料。掌握越是深入,講解起來就越像跟朋友聊天,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不再是一個局外人,而是和這段歷史、這份精神聯系在一起了。”張雨馨說。

“在復旦,紅色文化是滋養學子成長的土壤。”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周曄說。在他眼中,植根復旦校園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早已與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深度融合在一起,成為“永遠不下課的課堂”,也是一本“永遠打開著的教科書”。

國福路51號,這幢朴素的小樓,也已成為復旦大學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的生動課堂。記者採訪這天,恰遇一群中小學生來這裡參加“小火花”訓練營第二期啟動儀式和上崗交流活動。“我試著用講故事的方式改編講解稿,主動和觀眾互動。慢慢地,觀眾從聽我講解,到問我問題,夸我講得生動。”作為一名受到“星火”隊訓練的“小火花”,復旦大學附屬徐匯實驗學校學生李瑾瑜一臉自豪。

“星火”隊還在常規講解之外推出“場館裡的思政課”體驗活動。歷史回聲中,思政育人的新模式悄然生長,信仰的種子深植年輕人的心田。

(記者 顏維琦)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