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這樣從迷茫走向堅定
講述人: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22級本科生 邵帥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當我提交完讀研學校的推免申請,堅定地選擇智能軟件工程探索方向,恍惚間,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那個秋天。那時我剛迎來大學生活,滿懷憧憬又有些迷茫。回望過去,我深深地感到,大學是一場向內深耕專業知識,向外探索無限可能的精彩旅程。
剛入校時,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便是學習節奏的適應。大學與高中的最大不同在於一切需要自主安排,沒有固定的課表督促,沒有老師時刻提醒。在一次學院組織的“院長面對面”活動中,我提出了內心的困惑。老師建議我“主動規劃時間,從制訂小目標做起”,於是,我將專業學習劃分成了數十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都為內心注入一份“我能行”的自信。這種不斷累積的成就感,成為我持續前行的強大內驅力。
進入大二年級后,專業課程的難度和數量明顯增加,學習壓力倍增,在一次“學業朋輩交流”活動中,學長提到,“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以嘗試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整理筆記,用自我‘教學’的方式檢驗是否真正理解了一個概念”。於是,我以一周為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嘗試用自己的話復述專業課內容。堅持了一個學期后,腦中的專業知識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絡,學習壓力減輕不少。所以我認為,要有意識地把“學習方法的探索與優化”本身當作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多花一點時間去思考如何學,實則是高效且可行的投資。
大學從來不是“唯分數”的競技場。在實驗室裡探求未知,在競賽場上錘煉實戰能力,在志願服務中感知社會責任,在學生工作中學會合作與擔當,在國際化項目交流中提升閱歷,這些多樣化的經歷能夠塑造一個更完整的“你”。去年暑假,在學校“登峰計劃”項目的支持下,我作為班長配合老師組織班級成員赴香港高校開展學術交流。這次交流不僅拓寬了我的學術視野,更鍛煉了我溝通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學會閱讀,享受閱讀,則是我在大學生活中的另一收獲,《芯片簡史》《中國哲學簡史》等一系列書籍,為我拓寬視野、增加積澱、找到方向打下了堅實基礎。
最后,關於未來,我認為不必焦慮,但需早做准備。大三時,我參加了一場人工智能論壇,大模型在醫療、遙感等領域的應用深深震撼了我,讓我更加堅定了從事科研的想法。如今,身邊同學各有選擇:有人被大廠錄用,有人出國深造,而我選擇推免讀研。人生的算法沒有最優解,隻有最適合你的參數,大學允許試錯,重要的是保持探索的熱情與開放的心態,在嘗試中逐漸明確自己的人生路徑。學弟學妹們,精彩且充滿無限可能的大學生活剛剛拉開序幕,期待你們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四年。
(記者張雲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