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為南非增添一抹“中國紅”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一名南非中文學習者在開普敦伊茲科博物館內,將親手書寫的“開心平和”心願卡挂上願望樹。 |
2025年是中文正式納入南非國民教育體系10周年。
“中文教育的興起,為南非增添了一抹‘中國紅’。”南非西開普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武長虹說。
對越來越多南非青年而言,中文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一扇窗,讓他們走近中國、理解中國,也讓中南友誼在一字一句的積累中不斷延續和深化。武長虹介紹,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文的同時,也對書法、繪畫、武術、中醫等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在斯坦陵布什中學“藝術周”期間,斯坦陵布什大學孔子學院推出了“剪紙生花·數字非遺”體驗課。教師講解了剪紙的千年歷史與吉祥寓意,並展示了十二生肖、熊貓、四君子、青花瓷瓶、福娃等作品。40名學生不僅親手體驗了剪紙創作,還在手機和平板應用中,在虛擬紅紙上用指尖“剪”出了圖案,並借助AR(增強現實)功能將作品“貼”到任意位置,讓朵朵紅花在現實和虛擬交織的世界裡綻放。
斯坦陵布什中學的另一堂中文課上,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學孔子學院把“中國歷史衣櫥”搬進了教室,形成“一鍵穿越——中國傳統服飾+自媒體工作坊”。
孔子學院公派教師左劉崗把課堂做成“小型片場”——先以時間為軸,講解中國各個朝代衣服的特點,解讀曲裾、襦裙、圓領袍和飛魚服的時代密碼與紋樣寓意,再讓學生挑選服飾試穿。
十余名中學生脫下校服,換上漢服、旗袍、飛魚服等中國傳統服飾,開啟一場教室內的走秀。獲評“最佳模特獎”的學生香奈兒表示,自己鐘愛旗袍,未來想要購買旗袍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
學生們現場完成視頻剪輯和發布。短視頻很快在多個社交平台走紅,一天內瀏覽量接近2萬次。
“把傳統服飾做成短視頻,就是先把文化‘穿在身上’,再傳到雲端。”斯坦陵布什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鄭若娟表示,“青少年喜歡用短視頻記錄生活,分享生活。我們要讓更多南非青少年在‘拍、剪、晒’中愛上中國,用他們熟悉的社交語言講出中國故事。”
斯坦陵布什中學中文課程協調員安托瓦內特·克魯格爾說:“中文俱樂部不僅是我們學校最受歡迎的俱樂部之一,也是展示校園生活豐富多元的一張名片。”
中文教育的意義已遠遠超越課堂。24歲的奧韋圖·赫拉比薩今年第一次來中國游學,中國的科技發展與進取氛圍令他深感震撼。“中國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尤其希望把中國人的自律帶回南非。”
講到日常生活體會,他笑道:“下次再來,我隻帶兩件T恤和兩條褲子就夠了,因為在中國可以很方便地買到一切,而且物價實惠。”
截至目前,南非是非洲孔子學院數量最多的國家,已設立7所孔子學院、2所獨立孔子課堂和多個教學點,其中包含1所中醫特色孔院、1所綠色科技特色孔院。中文學習熱潮的興起,為中南人文交流注入新的活力,也為“彩虹之國”增添了東方色彩。
(據中新網電 記者孫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