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在國賽舞台上綻放風採,在賽場內外打磨技藝——

這些00后,以技能奔前程

本報記者 李 婕
2025年09月25日08: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選手在花藝項目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郝 源攝

  選手在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項目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攝

  選手在飛機維修項目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攝

  請掃碼觀看視頻

  這是一場場速度與精度的較量﹔

  這是一次次匠心與實力的比拼﹔

  這是一幕幕創新與傳承、產業與人才的對話……

  9月23日,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在河南鄭州落下帷幕。5天時間裡,全國3420名技能健將在國賽舞台上高手過招、奉獻技能盛宴。

  置身其中,最讓人震撼、雀躍的,當屬那一抹抹靚麗的青春風採。賽場已是00后唱主角——這些選手平均年齡24歲,25歲以下佔比70%。

  能站上國賽舞台的,都經層層選拔、優中選優。這3420名選手身后,是一批批青年正加速向技能與產業奔赴,成長成才之路愈加多元,技能正在照亮前程。

  

  錨點:

  “努力抓住証明自己的機會,翻過一座座山去”

  “我的心願,就是把平日的訓練成果安安穩穩地‘端’上來。”22歲的崔欣雨第一次站上國賽舞台,激動、興奮,但他告訴自己“要穩住”。

  在毫厘之間壓花搓褶、在溫濕度上精准拿捏……中式面點比賽項目的特點,要求他必須穩住。比賽過程分前后3天,考核龍須面、象形面點、主題面塑制作等多個模塊,既考驗選手的基本功,也考驗創新能力、時間分配、臨場反應,在高手雲集的舞台上,更比拼心態。

  崔欣雨走了8年,才走上這個舞台。8年前,崔欣雨進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一所職高,想著“民以食為天”、奔著好就業,他選擇了中餐烹飪這個專業。原以為學習過程會普普通通、中規中矩,但那些課堂內外見識的好作品卻一次次擊中這名14歲少年的心:“原來中餐、面點還能做成這樣?”“原來看起來人人都能干的、掄大勺的行業還有這樣的天花板?”

  一股勁兒在崔欣雨心裡萌發。他想學,想學出來,他有了志向的錨點。18歲時,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職業技能大賽,崔欣雨斬獲一等獎。

  過程枯燥嗎?“這是一定的,從早到晚,可能就練習一個動作,反復同一件事,心態常常會崩塌。但是跟自己較上了勁兒,總想著要翻過這座山去。”崔欣雨說,他想努力抓住這個証明自己的機會,就這樣,一步步走到今天。

  賽場外,崔欣雨早已感受到技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不到20歲時,崔欣雨已是一名技能培訓講師,為崗位上的社會人員、父老鄉親培訓技能。大家看著眼前的這位“小老師”,起初難免驚愕,但當實打實的產品做出來,在技能高下面前,大家心服口服。幾年來,崔欣雨先后培訓720余人,將謀生本領送到鄉親手中。

  目前,我國每年有上千萬人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賽事活動,通過技能成就出彩的人生。

  拿本屆大賽來說,共設置106個競賽項目,包括66個世界技能大賽選拔項目和40個國賽精選項目。其中,既有美容美發、餐廳服務、烘焙、零售、服裝制版等生活服務領域,也有光電技術、電工、木工、飛機維修等制造領域,更有人工智能工程技術、智能制造工程技術、智能網聯汽車裝調運維等新興領域的比拼,技能舞台越來越大,施展天地越發寬廣。

  成長:

  “好技能是一遍遍練出來的,克服困難的收獲最寶貴”

  “您好,我叫楊慧茹,是您今天的照護員……”健康和社會照護賽項場地,比賽正式開始,18歲楊慧茹用清亮流利的開場開始了她的服務。不過,是用英文。

  中考英語未及格的她,坦言不敢想象此刻的自己。進入護理領域后,楊慧茹發現,所在學校專門開設了涉外護理課程。一個更高的目標在哪兒,想不想進階?敢不敢挑戰?楊慧茹報名了。

  也因此,她才有機會站上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的舞台。健康和社會照護賽項是本屆大賽中的世界技能大賽選拔項目,在比賽也就是照護過程中,需要全英文溝通和交流。幾年磨礪,今年6月,楊慧茹在黑龍江舉行的國賽選拔賽中獲得金牌,成為本屆大賽的一員。

  “在克服困難中成長,是最為寶貴的收獲。”楊慧茹說,剛開始她對英語一竅不通,害怕、焦慮,曾多次想過放棄。“但我常常閉上眼問自己:甘心嗎?盡力了嗎?就這些實力嗎?睜開眼后再日復一日完成學習目標。”

  “好成績都是一遍遍練出來的”,省賽的成功和假期國賽的培訓給楊慧茹帶來很大自信。“比賽中最大的對手就是我自己,從膽小不敢表達、英語聽說不好,到現在逐漸擁有一技之長,我越來越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夠實現目標。”她說。

  和楊慧茹一樣,很多選手在分享中都會提到自己的指導老師、感謝學校為教育培養傾注的精力,“是他們造就了今天的我”。以本次大賽舉辦地河南來說,全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技工教育質量,健全全省技能競賽體系,構建了工學一體、產教融合、梯次推進、貫穿終身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培養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錨定產業、企業人才需求,河南推進技工院校布局、專業建設、培養模式“三個調整優化”,充分發揮技工教育聯盟(集團)作用,全省97所技工院校與2000余家企業開展項目制合作、訂單式培養,成功打造健康和社會照護、化學實驗室技術等一批精品專業,每年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超10萬人,就業率達98%左右。

  在政策支持帶動、一批批榜樣引領下,技能學子有了更多攀登高峰的可能。楊慧茹的目標很明確,明年考雅思,之后還要在涉外和高端護理之路上走得更遠。

  未來: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產業提質升級,為一技之長提供廣闊天地

  從流水線女工到世界冠軍、再到技工院校的年輕教師,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技能強國論壇上,00后裁判員姜雨荷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姜雨荷出生在河南南陽一個農村家庭,初中畢業后選擇南下打工。然而走出校園,並沒有讓她感受到展翅高飛的暢快。因為缺乏知識和技能,她只能重復單調枯燥的工作,可以被任何一個隻參加過半天崗位培訓的人替代。“這讓我陷入思考:這真是我想要的人生嗎?”姜雨荷意識到,沒有知識和技能的積累,她隻會被困於方寸之間。她決定重返校園,學門真技術。

  之后,姜雨荷進入河南化工技師學院學習,被選拔進入學校世界技能大賽集訓隊,經歷長達4年共計上萬小時的學習和訓練后,2022年,姜雨荷斬獲世界技能大賽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的金牌,實現了中國隊在該項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作為青年一代,我們不僅是職業教育的受益者,更是技能強國的建設者,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者。”姜雨荷說。

  賽場內外,一批批青年正以技能為翼,實現人生價值,奔向更好未來。

  打磨、切割,確保每個部件尺寸精准﹔鑽孔、組裝,精心打造結構……家具制作賽項上,19歲雲南選手張彥琪極為專注,要完成好的作品,速度、精度、力量缺一不可。

  “大賽是特別好的學習平台,隻有通過反復實踐,才能從新手成長為能獨立完成復雜作品的能手。”張彥琪說,她享受原木蛻變為藝術品的創造過程,希望未來以雙手為筆,以木材為紙,全力書寫屬於她的匠心篇章。

  另一邊,CAD機械設計賽項上,17歲小將楊宇軒正忙著用設計軟件、測繪工具等完成機械產品設計。“看到產品從無到有設計出來,把頭腦中的想象變成現實,超級有成就感。”楊宇軒說,他喜歡天馬行空地想象,更喜歡自己動手將它實現,這個過程充滿挑戰、未知和樂趣。

  隨著產業快速發展、科技創新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對CAD機械設計員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賽項每年都在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調整,比如新增的激光切割內容就是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和趨勢的體現。”CAD機械設計賽項裁判員馬升躍說,國賽舞台上,技能小將的成長之路剛剛起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產業提質升級,將為他們發揮一技之長提供廣闊天地。

  00后們,未來可期。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