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新突破

2025年09月24日08:29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新突破

9月23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進展成效。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普惠優質教育公共服務、服務支撐社會經濟發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五個方面取得新突破。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懷進鵬表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進頭腦為引領,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校內教育和校外實踐雙向發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並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已經形成。持續推進大中小學一體化、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發揮好教學、科研、管理和輔導員“四支隊伍”的重要作用,1885萬名教師已經成為立德樹人的關鍵基礎力量。

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每個家庭的熱切期盼。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介紹,“十四五”期間,教育部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推動各地增加體育課、體育課后服務和大課間,推動課間活動由原來的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落實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要求。從目前監測情況看,近幾年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總體水平穩中有升。

此外,“學校美育浸潤行動”、“近視防控光明行動”、中小學校園餐專項整治、“學生心理健康專項行動計劃”等為學生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成立,該研究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類中心首次落戶中國。懷進鵬表示,這說明中國的基礎教育和科技教育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認可。

在提供普惠優質教育公共服務方面,懷進鵬給出一組數據:過去五年,持續推進擴優提質,義務教育全國2895個縣域實現基本均衡。隨遷子女、適齡殘疾兒童受教育保障機制更加健全。大力推進縣中改革,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64.5%,提高了27.5個百分點,達92%,今年學前一年免費惠及1200多萬名兒童。

“總體來看,‘十四五’期間,中央資金投入1046億元,擴充了普通高中的辦學資源,改善了辦學條件,總體呈現‘一降兩增’的良好態勢。‘一降’,就是56人以上的大班額比例大幅下降﹔‘兩增’,就是生均校舍建筑面積和教學儀器設備值大幅增長。目前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了92%。”王嘉毅補充道。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達到現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這兩年,教育部有序實施優質高校本科生招生擴容計劃,使更多學生進入高水平大學。繼續面向農村和脫貧地區考生實施重點高校專項招生計劃,累計錄取123.5萬人,促進了區域和城鄉入學機會公平。學生資助實現了各學段、各級各類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每年惠及學生約1.5億人次。

把牢方向,教育綜合改革穩步推進

基礎教育方面,以縣中振興為推動,改變以升學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配合中考改革進行探索,淡化競爭、減少焦慮,高考綜合改革持續落地,並已在各地全面實施。

高等教育方面,依據學位法,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中,研究生可以用專利、產品設計、方案設計等創新性成果申請獲得學位,歷史性突破了學位授予“唯學位論文”限制﹔給予高校青年教師長周期穩定支持成為現實,培育未來十年科技骨干力量﹔推進人才供需適配改革,學科專業目錄已經從10年前每10年修訂一次,到現在每年更新發布急需學科專業清單,並適時發布微專業、微學分,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據悉,這兩年多,學科專業點調整比例超過20%。此外,推進實施本科教育改革試點計劃,在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和生物學等9個基礎學科領域出版系列核心教材。

懷進鵬透露,“十四五”期間,高校實現了系列原創基礎理論、底層技術原理的突破,75%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來自高校,超過50%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來自高校。

職業教育方面,以“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為導向的“新雙高”改革實施,充分融合人才成長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不斷完善教師教育培訓體系,支持43所高水平大學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

數字教育方面,我國已建成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7億多學習者,世界規模最大而且高質量的智慧教育平台,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獎,今年發布的《中國智慧教育白皮書》,在世界引起積極反響。推出國家終身學習教育平台,助力學習型社會構建。

“這一系列改革舉措,形成了建設教育強國‘守正創新、實干為要’的良好態勢,也必將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懷進鵬總結。

(記者 楊颯)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