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樂見更多青年扎根西部建功立業

2025年09月22日08:39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光明論壇】樂見更多青年扎根西部建功立業

“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系列報道以獨特視角勾勒出青年與西部雙向奔赴的時代畫卷,揭示了國家戰略需求與個體價值實現相結合的“雙向賦能”關系,引領青年去西部,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廣闊舞台,更為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注入了強勁動能。

如今,“孔雀東南飛”已不再是常態,“俊才西部棲”正成為潮流。一批批豪氣干雲的學子循著朋輩的足跡義無反顧地奔赴西部,在天山腳下、雪域高原、大漠戈壁寫下了壯麗的青春詩行。

響應國家號召、投身西部建設,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邊疆墾荒到“三線建設”時期投身國家重大工程,一代代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偉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黨有號召、青年有行動的忠誠信念,也為新時代青年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始於2003年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更是相關政策在時代變遷中的延續與發展。數萬名青年人接力奉獻,標志著青年參與西部建設走向了制度化、常態化,形成了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

西部地區發展日新月異,為青年建功立業打造了時代舞台。當前,西部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戰略的推進,使西部從“邊緣”變為“前沿”,從“窪地”變為“高地”。這一歷史性轉變,為青年施展才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青年的角色也從傳統的“拓荒者”轉變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者”。他們或將新理念、新技術帶入鄉村文旅,或將電商模式應用於農產品出村進城,或在國家實驗室中攻克技術難題。這些充分証明了西部是青年實現人生價值的沃土,而青年是西部邁向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

青年的選擇值得珍視,更有賴於系統的政策支持予以回應和保障。近年來,重慶、西藏等地出台的考研加分、職稱評定、學費代償等優惠政策,初步構建了“服務西部、得到回報”的良性激勵循環,印証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是形成“青年奉獻西部、西部成就青年”格局的關鍵變量。

現實已經昭示:俊才西部棲,有為正當時。要讓青年與西部真正實現雙向奔赴,就需要國家、地方、高校攜起手來,統籌兼顧、通盤考慮,讓有志者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西部的現代化事關中國的現代化全局,必須准確把握西部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為青年搭建人盡其才的舞台。圍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搭建平台,聚焦綠色能源、現代農業、裝備制造等領域,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引導青年在產業創新中建功立業。圍繞生態環境保護搭建平台,組織青年開展環保志願服務,鼓勵其運用專業知識參與生態治理,探索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圍繞鄉村振興搭建平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支持青年在鄉村基層治理、產業發展、文化建設中發揮作用,激活鄉村振興的“青春引擎”。

讓青年真正扎下根來、傳承使命,關鍵在於引導他們實現從“傾聽者”到“傳承人”的身份轉變。作為青年成長成才的主陣地,高校必須構建系統化的育人體系,筑牢青年服務西部的思想根基。將西部大開發戰略、基層就業政策、發展前景與典型案例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厚植“以奉獻西部為榮”的價值觀。發揮職業生涯教育功能,通過政策解讀、校友分享等方式,精准對接國家需求與個人職業發展,激發學生投身西部的內生動力。深化“三下鄉”社會實踐,鼓勵青年在西部廣袤土地上了解國情、錘煉意志、堅定信仰,完成從認知到認同、從認同到踐行的升華。

營造青年扎根西部、建功立業的優良環境,必須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進行系統性制度設計。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政策體系,完善就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成果激勵等多元化扶持機制,增強西部對青年的持續吸引力。在環境優化上,應將青年發展納入社會發展規劃,加大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在高校、園區周邊建設青年友好型空間,切實提升青年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在精准服務上,要打造“一站式”服務平台,聚焦青年在住房、醫療、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解除后顧之憂,充分激發其扎根西部的內生動力。

青年與西部的“雙向奔赴”,本質上是個人理想與國家戰略的同頻共振。西部有雄奇風光,有遼闊天地,青年來到西部、扎根基層,必將釋放出蓬勃的青春活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寫下生動注腳。

(作者:陳曦,系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