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出理論力量 鑄魂青年學子
——記二〇二五年“最美教師”秦宣


點擊播報本文,約
提燈引路,杏壇傳薪﹔學養深厚,以身作則。他說:“要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做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大工匠’。”從教34載,他堅守在思政教育的一線,育新人、編教材、做研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何為師之典范。他就是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秦宣。
1963年,秦宣出生於湖北荊門。他從小熱愛讀書,本科畢業后,求學北上,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他打開了廣闊學術天地。1991年,秦宣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留校任教,自此站上思政課講台。
34年來,秦宣始終堅守在思政教學一線。旁征博引、嚴謹求實、鞭辟入裡、充滿激情,是秦宣思政課教學的鮮明特色。在秦宣看來,做好教師,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對教育事業的熱忱與追求。
秦宣長期從事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傳播工作。作為一名教材編寫者,先后主編和參與主編多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由他主持編寫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8年版、2021年版、2023年版),獲得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特等獎﹔主持制作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課件,受到廣大使用者好評。
2019年秋季,中國人民大學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由秦宣擔任主講教師。此外,由他編寫的學術專著《理論何以自信》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理論普及類)二等獎,並被翻譯成英文等語言發行。
“思政課教材建設關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們一定要把教材編寫好。”秦宣說,“要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深厚學術功底和良好職業素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必須將立德樹人貫穿於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全過程,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取得更大實效。”
作為一名學者,秦宣潛心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他主持完成了數十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學術專著十余部,撰寫學術論文近300篇﹔他積極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傳工作,編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論》等著作。
在同事們看來,秦宣對理論原典“爛熟於心、化用自如”,但始終保持“對學術前沿的敏銳洞察力和捕捉力”。“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秦宣說,隻有緊跟時代步伐,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和豐富內涵,深刻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處理好的若干重大關系,才能產出更多高質量研究成果。
(記者 張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