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魯班工坊——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走出去”的有益嘗試

受訪專家: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 盧山冰
2025年09月08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八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上合組織天津峰會新聞中心安排多場城市參訪活動。圖為媒體記者在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魯班工坊體驗館了解工業機器人實訓設備。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攝

  據美國世界新聞網報道,近日,在上合組織天津峰會新聞中心的規劃和安排下,各個國家與地區媒體走進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參訪正式完成升級工程后首次對外開放的魯班工坊體驗館。2016年,由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的泰國魯班工坊揭牌成立,這是中國在海外設立的首個魯班工坊。目前,中國已在亞、非、歐30個國家建成了36個魯班工坊,覆蓋非洲、中亞、上合組織、東盟等區域和多邊機制。其中,天津在23個國家建成25個魯班工坊,在上合組織國家建設了10個魯班工坊。

  據哈通社網站報道,8月30日,哈薩克斯坦第二和第三家“魯班工坊”正式揭牌。該項目旨在為哈經濟各領域提供實踐導向的培訓和專業人才培養。新的“魯班工坊”分別設在古米廖夫國立歐亞大學和阿拉木圖交通與物流學院。哈薩克斯坦首家“魯班工坊”於2023年在東哈薩克斯坦謝裡克巴耶夫技術大學成立,已成為推動本國工程技術教育發展的重要平台。

  

  以中國古代杰出工匠魯班命名的國際合作項目,將中國職業教育的經驗和成果與世界各地人民共享,是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走出去”的有益嘗試。

  魯班工坊對當地帶來的變化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為當地培養了技術人才,促進有效就業。魯班工坊通過“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學模式培養了大量當地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以巴基斯坦魯班工坊為例,工坊2018年正式運營,圍繞重點工程開展“電氣自動化技術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累計培訓上千名技術青年,持續為“中巴經濟走廊”輸送本土化人才,青年人學成即就業,為巴基斯坦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第二,促進當地技術引進和進一步推廣應用,提高當地技術水平。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希望自己國家能有高鐵。而引進中國高鐵技術,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魯班工坊進入當地后,引入中國高鐵模擬駕駛系統、機器人等先進設備,訓練當地學生掌握駕控技術和操作規程。例如,泰國學生通過模擬駕駛器學習高鐵駕駛,巴基斯坦學生通過接觸智能倉儲、工業機器人等實訓設備,提升實操能力等。

  第三,帶動中國與當地人文交流與民心相通。魯班工坊通過文化體驗活動和當地學生交流,增進文化了解和交流,促進民心相通。例如,巴基斯坦學生烏馬爾在天津學習期間,不僅提高了專業技術能力,還融入當地生活,感覺到“世界變小”的交流便利。

  目前,魯班工坊合作領域從傳統制造業擴展到新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初步形成以“數字絲綢之路”為軸線、能源與先進制造雙輪驅動的職教合作網絡。同時,經過幾年的實踐,魯班工坊已經實現從單一技術到“標准—技術—治理”三位一體的戰略升級。

  魯班工坊的生命力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小而美,接地氣”。二是“國際化合作與本土化適配+產教融合”。三是共建“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等大力推動。多種利好政策疊加,協同推動魯班工坊扎實發展。魯班工坊的項目好,能滿足當地人民需要,學員學了技術能直接用得上、能就業、能轉化為經濟效益。正是有了這些有利因素的共同推動,魯班工坊才能夠在當地生根、開花、結果,蓬勃發展、持續發展。

  當前,魯班工坊還需在兩方面加強努力:一是需要深入開展區域國別研究,深化工坊在地融合,確保魯班工坊與當地發展需求有效對接。二是需要積極開展國際傳播,加強宣傳,強化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建設,持續提升工坊國際職教品牌形象。

  (本報記者  張  紅採訪整理)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