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畢業聲:大學校長的最后一課
西南民大校長王永強:在鑄牢實踐中彰顯民大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鳳凰花開,驪歌輕唱,又到一年畢業時。在這個畢業季,大學校長們以智者之思、師長之愛,為即將遠行的學子送上最后的“人生一課”。他們或引經據典,或暢談時代﹔他們談創新與堅守,也論責任與情懷。人民網特別推出“2025·畢業聲:大學校長的最后一課”系列報道,輯錄這些充滿深情與思考的文字。青春無問西東,歲月自成芳華,願每一位學子帶著母校的祝福,勇敢奔赴下一程山海。
人民網北京7月3日電 日前,西南民族大學舉行2025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西南民族大學校長王永強發表題為《和合偕習 自信自強 在鑄牢實踐中彰顯民大學子的責任與擔當》的講話。
王永強勉勵同學們,要堅守理想信念,以終身學習的自覺,不斷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將民大人敢於攻堅克難、敢於追求幸福的傳統不斷發揚光大。
以下為西南民族大學校長王永強題為《和合偕習 自信自強 在鑄牢實踐中彰顯民大學子的責任與擔當》的發言節選——
今天是畢業典禮,也是同學們在民大的最后一課。這一刻,不僅有我們的教師,還有我們從祖國四面八方趕來的1400余位家長。惜別之時,我在想,該贈予你們怎樣的畢業寄語?在此,我想和大家一同回答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些年,我們共同經歷了什麼?這幾天,走在校園中,我眼前浮現的是大家在實驗室裡的聚精會神,是在教室中的全神貫注,是創新大賽上的自信與從容,是備考研究生的堅持與執著,還有求職就業的奔波與無奈。這些年,我們與國家同行,一起親歷共和國75周年華誕,一起見証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一起參與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成功舉辦,一起經受新冠疫情的考驗。這些年,我們與學校同行,學校民族學躋身A類學科,工程學、化學、農業科學挺進全球ESI前1%,學校獲批中華民族共同體學交叉學科試點單位,我們一起見証了學校運動場翻新改造,見証了智慧教學樓、室內運動中心投入使用,你們更深度參與了“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這些年,我們與各民族學子同行,在我們2025屆畢業生中,有1256名學生繼續考學深造,有3740名學生獲得校級以上表彰獎勵,有1522人次站在了國家級大賽的領獎台上,有3309名學生選擇到西部、到基層就業。我們的女籃,過五關斬六將,獲得第27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全國亞軍。我們的師生用腳步丈量大地,用敬業詮釋情懷,將科教融匯、產教融通寫在了青藏高原和漢藏羌彝走廊。我深切地感受到,你們生逢盛世,是以平視的目光走向世界的一代,是與新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一代。到2035年我們建成教育強國時,你們正是而立之年,到本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你們將是民族的脊梁和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時代的脈動,已經刻進了你們的青春年輪,民族復興的答卷,正等待你們一同書寫。
第二個問題,民大這片沃土賦予了我們什麼?不久前,2007屆校友饒江華,在8848米的珠峰之巔高揚起“西南民族大學”旗幟。那一刻,我們每一名民大人都無比感動和自豪,這是“和合偕習,自信自強”校訓精神最生動的注解。我想,民大賦予我們的是融入血脈的精神坐標與生命底色。
一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經成為民大人最鮮明的標識。格桑花支教團十年接力,已經成為民大在雪域高原上豎起的時代坐標。小迪道中華工作室足跡遍布祖國各地,發布視頻近百期,點擊閱讀量逾千萬,用鏡頭彰顯了民大學子的自信與擔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和標語,他流淌在每一名民大人的血液裡,銘記在每一次交往交流交融的實踐中,成為民大人刻在骨子裡的信念與自覺。
二是“自信自強”已經成為民大人的品格。剛剛發言的麥麥提尼亞孜同學,他曾被質疑“起點太低”,卻在每一個人生重要節點緊攥理想不鬆手,終將“平凡”書寫成了“不平凡”!勵志青春已經成為母校最精彩的大思政課,這堂課你們是主角,你們用自己的奮斗給我們所有老師上了一課,讓我們聽到你們的心聲,感受你們奮斗的脈搏,激勵每一位教職員工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是“以學生為中心”已經成為民大人的共同追求。校長信箱經常收到你們的來信,你們在校領導與師生面對面座談會上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有抱怨也有表揚,每一條我們都認真對待,認真去解決。雖然還有很多設備設施需要改善,還有很多承諾沒有實現,但我們建設幸福民大、溫暖民大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當你們在未來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家園”時,請記住,民大給予你們的不僅是舌尖上的甜蜜,更有心靈深處的溫度。真正的幸福,從來不是獨享的甜蜜,而是像校慶蛋糕那樣需要共同分享,在互相尊重中感知幸福,在相互關愛裡收獲溫暖。
第三個問題,面向復雜的時代浪潮我們又該堅持什麼?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全球經濟和科技創新格局深刻調整,人工智能、大數據、低空經濟已經扑面而來,美團京東的騎手小哥中本科生、研究生越來越多,如何積極面對時代之變,我想,我們要堅持的,是堅守理想信念,以終身學習的自覺,不斷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將民大人敢於攻堅克難、敢於追求幸福的傳統不斷發揚光大。
一是堅定信念,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彰顯時代擔當。同學們,當你們以民大人之名奔赴祖國的壯闊山河,奮斗於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戰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你們而言,是民大精神的傳承與接續,是時代賦予民大學子的特殊使命,也是你們理想信念最生動的實踐。今年學校贈予同學們的畢業禮物是一枚藍田玉印章,玉印自古為信物憑証,接下這枚印章,就接下了母校與你一生的約定。希望你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信守約定,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定擁護者、有力宣傳者和忠實踐行者,像雪域高原上盛開的格桑花一樣,扎根沃土,與我們的青春同頻共振共同閃耀。
二是服務大局,在民族復興偉業中書寫精彩人生。這個時代是奮斗的時代,也是多元選擇的時代,你們有人選擇回到家鄉,建設家鄉﹔有人立志走上講台,教書育人﹔有人走出國門,做文明互鑒的“使者”﹔有人選擇創業,致力探索更多的可能﹔還有同學選擇繼續深造,在學術上尋求突破。不論做什麼樣的選擇,關鍵是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不能熄滅求知的熱情,要將個人的選擇與奮斗,融入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民大的學子,無論身處何地,位居何職,只要心系祖國,服務人民,你們的每一份認真奔赴都值得驕傲,每一次執著探索都自有其價值!
三是勇敢追逐,在奮進人生中校准幸福坐標。進入社會,你們可能會發現,辛苦得來的第一份薪水,在支付完房租后所剩無幾﹔求學深造的日子,總是伴隨著孤獨與壓力、挫折與失敗﹔職場奮斗的過程中,需要適應很多新的規則,需要獨立完成很多復雜的任務……迷茫、內耗、焦慮,都有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擁有在風雨中始終前行的素質和能力。這種素質和能力,來源於你們將個人價值融入國家與民族,來源於“自信自強”的意志與品格,更來源於在困境中選擇堅定前行,在紛繁瑣碎裡感受生命的溫暖,在各種誘惑中依然堅守初心,創造屬於你,也屬於這個時代最真實最持久的幸福。
同學們,當六月的風再次拂過夢雲湖畔,當圖書館的燈光又一次點亮騰飛廣場,你們即將背上行囊,跨出這熟悉的校門。回望這段旅程,有豐收的喜悅和成長的快樂,或許也有不完美的章節以及未竟的心願,但正是這些點點滴滴,構成了你們獨一無二的民大記憶,滋養了你們走向成熟的腳步。展望前程,願你們帶著民大給予的這束光,點亮未知的征途。若選擇遠方,願你們如高原格桑,沐風雨而綻芬芳﹔若扎根平凡,願你們似春泥細雨,潤萬物而悄然生長﹔若遇到迷霧,大件路168號的燈光,將永遠為你導航﹔若感到疲憊,維舟廣場的梧桐,始終為你們留一片蔭涼。無論未來是坦途還是風雨,是輝煌還是平凡,請同學們記住,民大是你們一生的記憶,你們是民大永遠的牽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