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創新就業服務模式,提升人崗匹配度——
引導學子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求


“畢業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重要,但學校幫助我們樹立的發展觀,才是更寶貴的財富!”6月25日,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碩士生徐博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近年來,清華大學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引導畢業生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需求,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高質量就業生態體系。
求職路上的迷茫與焦慮,曾是徐博文面臨的難題。“多次參加學校組織的宣講會、雙選會、就業輔導、‘應聘行’等活動后,我逐漸熟悉了求職流程,對不同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也有了清晰認知,求職變得更加從容。”徐博文說。
為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就業信息,主動投身國家建設事業,清華大學創新構建“1+N”就業服務模式,以一場專場招聘會為核心,配套N項就業引導活動,涵蓋校友講壇、行業講座、實地參訪交流等,讓學生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理性做出職業選擇。
“傳統招聘就像‘閃婚’,而‘1+N’模式通過前期行業認知講座、中期企業參訪、后期實踐跟蹤,實現學生對企業的深度了解。”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推動學生高質量就業是學校的重要任務,一是把最優秀的學生輸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二是讓學生對職業選擇感到滿意。
“學校推送的就業信息會直接影響畢業生的選擇。我們要幫助學生打破信息不對稱,讓他們實地了解專業如何在實踐中應用。”該負責人介紹。為提升人崗匹配度,清華大學面向國家急需緊缺人才需求,打出“校企聯動+實地體驗”組合拳。
學校主動作為,校領導多次帶隊“走出去”,前往中核集團、中航工業等10多家國防科技工業重點單位,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深化人才合作﹔組織“清華學子應聘行”重點企業就業實踐,每年近40支隊伍、600人次畢業生走進重點行業用人單位,現場投遞簡歷並面試交流,參與實踐畢業生整體就業轉化率近20%。
同時,學校還積極“引進來”,定期舉辦“走進制造業”“走進能源業”等系列活動,邀請重點用人單位入校舉辦專場招聘會,並在大型就業洽談會中設置“大國重器”“制造能源”專場。圍繞招聘雙選會,開展行業面對面講座、校友沙龍、企業開放日等系列就業引導活動,每年覆蓋學生兩萬余人次。
清華大學工物系博士生蘇子麟對此深有感觸:“學校連續多年設立‘大國重器’就業洽談會專場,舉辦‘國防科技人才月’‘應聘行’等活動,讓我們有機會深入一線,使得職業選擇更加清晰。我學習的核科學與技術是國家戰略重要專業,未來的崗位能將個人專業能力與國家需求高度契合,是我理想的職業方向。”
數據顯示,近5年,2300余名清華大學畢業生奔赴制造業、能源業等領域就業,人數逐年遞增,到相關單位就業率連續多年超80%。在學校的積極引導下,越來越多學子正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光彩。(記者 華 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