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常州工程學院:練好職教“出海”內功

2025年05月23日08:3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常州工程學院: 練好職教“出海”內功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常州工程學院”)與馬來西亞雙溪毛糯職業學院合作共建的中國—馬來西亞智能焊接友誼學院於今年1月揭牌成立。成立以來,雙方圍繞智能焊接領域,開發了符合產業需求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案。

這是我國在馬來西亞落地的第一個中外人文交流友誼學院,雙方將共同培養適應馬來西亞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中國—馬來西亞智能焊接友誼學院的成立是常州工程學院深化國際合作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常州工程學院已建有巴基斯坦“鄭和中心”、匈牙利海外分校等10個交流合作載體,職教“出海”跑出“加速度”。

常州工程學院校長基國林介紹,中國—馬來西亞智能焊接友誼學院採取隨企“出海”方式,以中資企業用工需求為核心,通過發揮多方力量,開發符合馬來西亞產業發展需求的完整、成體系的教育教學資源,加大資源應用和推廣,實現建設一門、應用一門、推廣一門的實際目標﹔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境外辦學項目、職教“出海”新范式,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職教力量。

形成“互鑒共享”辦學格局

如何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面向海外分享中國職業教育的特色和經驗,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全球影響力?

“我們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專業群建設優勢,面向當地開展‘中文+職業技能’培訓,切實服務當地經濟發展、服務青年成長成才,助力‘走出去’企業人才本土化戰略。”基國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近年來,常州工程學院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了解多元文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目標,積極主動參與國際交流合作,通過多元協同、共建共享、品牌輸入等方式,推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合作機制、專業標准、課程標准、教育資源等,努力爭做國際職教標准的參與者、中國職教方案的提供者、企業“走出去”的協同者,打造職教“出海”新模式。

記者了解到,常州工程學院以入選國家首批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為轉折點,持續深化“三教”改革,重點打造綠色化工、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檢驗檢測認証等專業群,為精准培養相關行業技藝高超、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人才提供助力。在基國林看來,這些特色專業群和專業相關精品課程,為學校加快職教“出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此外,常州工程學院還積極吸收轉化國際先進職教資源,與國際知名大學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與“出海”企業聯合開設訂單班,逐步形成“互鑒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辦學格局,全面提升了學校的專業國際化水平。

截至目前,常州工程學院建成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人才培養基地1個,中外合作開發或引進課程20門﹔引進國際焊工等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証書10個。

提升師生國際化素養

如何在職教“出海”中,為當地帶去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用的技能技術和更多就業機會,打響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品牌?“實施高水平海外學習項目,提升師生國際化素養”是常州工程學院給出的答案。

據了解,近年來,常州工程學院充分利用國際資源,選派師生赴國(境)外進行訪學、研學、實習交流,培養師生國際化視野,全面提升師生國際化素養。5年來,該校共派出近300名專業教師赴澳大利亞、德國、新西蘭等國家研學培訓,選派應用化工等專業近1000名學生赴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地進行短期實習交流。

同時,據基國林介紹,他們注重深化留學生教育改革,不斷提升留學生教育質量。如今,該校持續健全校企協同培養留學生長效機制,招收培養了來自23個國家的400余名留學生,共建海外人才培養基地10個,堅持“工學交替”“現代學徒制”等培養方法,夯實職業技能培養基礎。

常州工程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張雪華告訴記者,該校積極推進職教“出海”,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目前,該校建立的海外學院都已招收培養“雙學籍”留學生,並面向當地開展“中文+職業技能”培訓。(實習記者 夏天一 通訊員 孫嘉隆 王樹春)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