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楊柳:教育裝備要從單一“教學工具”向“教育新基建”轉變

2025年04月30日16:01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天津4月30日電 “當前,人工智能已成為各地區重塑產業結構、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如何突破傳統課堂形態桎梏,破解教師數字素養鴻溝,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成為推動技術賦能、培育時代新人的關鍵命題。”第85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舉辦期間,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新吳區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楊柳接受人民網專訪表示。

“作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新吳教育經歷了從規模擴張到內涵深化的戰略升級。”楊柳介紹,今年,新吳教育的工作重點將聚焦構建學段銜接的課程矩陣、打造多維協同的育人模式、重塑智慧教育的發展樣態等。未來,區域人工智能教育發展將聚焦學科融合與創新實踐,為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提供“新吳樣本”,助力學生找准發展定位,成為未來科技競爭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引領者。

對於傳統的課堂評價方式,楊柳認為,傳統課堂評價長期面臨三大困境:一是人工觀察數據碎片化,課堂要素覆蓋率不足﹔二是反饋周期較長,改進建議錯過反思黃金期﹔三是評分依賴觀察者主觀經驗。

她談到,近年來,新吳區引入“AI課堂觀測系統”,通過AI技術與教育場景的深度融合,構建了“技術賦能、數據循証、生態重構”的創新模式。該系統實現了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全景化、精准化診斷,有效破解了傳統教研痛點,形成了“人機協同”的教學反思策略。

在談及把握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邊界時,楊柳認為,要遵循倫理規則原則,加強數據、算法、應用三個層面的監管。同時,可以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讓教師更好地將人工智能融入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使用技術,培養學生的信息倫理素養。

“新吳區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我們認識到教育裝備從單一‘教學工具’向‘教育新基建’的轉變,是技術驅動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必然選擇。”楊柳表示,“教育新基建”以“生態屬性”為導向,通過AI、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深度融合,構建覆蓋教學全場景的智能基座。這也要求區域管理者跳出“設備採購思維”,轉向“生態構建思維”,從頂層設計到實施路徑全面革新。(李依環、實習生董苗林)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