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匯:今年將繼續加大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應用范圍

人民網天津4月30日電 “今年將繼續推動加大人工智能應用在教育領域的佔比,讓其靈活參與進教育的各個環節中來,聯合多家企業開發學科教學智能設計平台,計劃三年時間建成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區。 ”第85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期間,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局副局長周剛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談到。
周剛介紹,徐匯區作為上海市首個人工智能發展聚集區,政策體系完善,轄區內多所知名高校的人工智能學院及高新技術企業構建了強大的產學研生態,是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試驗區。近年來,重點推進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與資源建設、人工智能賦能課堂提質增效、人工智能賦能育人方式變革、人工智能賦能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和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治理和決策等五項重點任務。
“徐匯區始終致力於推動教育數字化與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近年來引入的希沃教學大模型及課堂智能反饋系統,已成為破解傳統教學痛點、賦能教師專業成長的標志性案例。教師備課效率提升了50%,課件生成時間縮短了30%,AI課堂分析系統量化教師提問開放度等12項教學指標教研實証數據使用率達75%,實現了從‘經驗驅動’邁向‘數智化驅動’的跨越。”周剛表示。
對於如何保障教育裝備"用得好"而非"擺樣子",周剛分享了徐匯區的相關舉措:一是計劃3年內在骨干教師隊伍中培養不低於50%的高水平種子教師。主要學科各培養10名人工智能學科教學理論研究和創新應用研究人員,各開展1-2個提升學科教師基於人工智能的研究力、應用力和整合力的融合課題﹔二是針對全區近三年入職的2000多名年輕教師開展為期近兩個月的通識培訓,以提升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能力﹔三是定期整理和印制AI融合教學的相關學習材料,包括專家講座、交流記錄、前沿資訊、外出考察報告、主題研修成果等,確保教師們能夠隨時查閱和學習。
“當前,課程標准的理解與把握、新教材的使用與整合、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學生差異性(包括心理健康)的關注與應對、評價與反饋機制的完善等都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難點,要培養面向未來人工智能環境下的學生,更需要人工智能參與到教育各個環節中。”周剛表示,也希望能夠培養出一批具有較高人工智能素養和教學能力的“人工智能+學科”復合型種子教師,為徐匯區的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區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李依環、實習生李若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