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區中小幼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討會舉辦

人民網北京4月29日電 (記者陳琦)近日,由北京市昌平區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主辦的“心育未來:中小幼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探索”研討會暨人大附中昌平學校心育節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活動以沉浸式體驗互動開場,用“游戲化+場景化”打造四大體驗空間。藝術療愈區通過繪畫疏導情緒﹔壓力釋放區以“動態減壓矩陣”轉化負面情緒﹔認知訓練區設多樣游戲提升專注力。人民網“自在”心理疏導大模型在英格瑪機器人技術支持下,通過機器人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展現科技賦能心育的創新應用。
在領航者說環節,來自昌平區四位不同學段領航者圍繞“中小幼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貫通實踐與探索”展開深入思辨。幼兒園階段提出 “有限自主” 的理念,借助區角游戲培養情緒表達能力﹔小學段秉持 “成長發現者” 視角,依托“夸夸牆”“家校手賬” 構建積極心理支持鏈﹔初中段著眼於“幸福心理素養”,提議家庭突破單一評價模式,利用“情緒會議” 工具增強學生的心理彈性﹔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總結出“心育五原則”,即小學教育需包容等待﹔相信學生潛力無限﹔教育應順勢陪伴而非糾錯﹔重視體育的解壓價值﹔問題處理先觀察后評判,為跨學段銜接提供實操路徑。
在教學展示環節,四節研究課展現分層培養策略。小學段的《“慧眼”識 “新”友》,借助情境模擬讓學生掌握社交密碼﹔《玩笑紅綠燈-讓“幽默”不闖紅燈》運用色彩認知法,助力學生構建起情緒管理模型。初中段的《探尋煩惱之外》,以“情緒坐標軸” 為工具幫助學生轉化壓力﹔《尋找名字中的能量》結合積極心理學,引導學生深化自我認同。
會上,北京教育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學院副院長沈彩霞提出三項發展建議:一是推行全員心育,營造接納型校園文化﹔二是提升教師心理勝任力,構建教師賦能機制﹔三是優化教育生態,促進家校社協同,以疏導學生情緒、激發學習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