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踢球、投籃、格斗,賽場上盡展風採——

具身智能機器人加速“走”來

2025年04月29日08:3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具身智能機器人加速“走”來

籃球場上,身高1.8米的人形機器人“鐵墩”俯身抓球、定點投籃,命中率堪比職業籃球運動員﹔八角籠中,格斗機器人閃展騰挪,“咚咚咚”聲不絕於耳……日前,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首屆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在江蘇無錫舉辦,150余名機器人“選手”在賽跑、格斗、足球等多個運動項目中競賽比拼、盡展風採。

當前,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現狀如何?如何讓具身智能機器人進入更多生活、工業場景?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競技比賽,能“運動”會“思考”

“射門,進了!”

在“2V2”足球比賽中,身高約1.2米的人形機器人“運動員”展開激烈對抗。跑位、帶球、傳球、防守……幾個回合下來,紅方機器人一腳射門成功,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歡呼與掌聲。

“它們自主踢球的時候,能夠通過人工智能(AI)精准識別足球,並進行智能定位。”比賽現場,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徐磊向記者介紹。

不遠處,戴著白色拳擊手套的人形機器人“行者二號”正在擺動手臂、跑步前進,同樣吸引了不少觀眾圍觀。“它的體重約29公斤,除了跑步外,還可以應用於教育科研、講解服務等場景。”現場工作人員說。

賽場上,人形機器人不僅能“運動”,還會“思考”。據介紹,部分項目考驗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自主決策等能力。比如,在越野跑中,機器人需要自主識別草地、水坑、斜坡等復雜地形。

此外,AI下棋機器人、居家養老機器人、水下探索機器人等也集中亮相,給觀眾帶來科技范兒十足的智能體驗。

“具身智能是擁有物理‘身軀’的人工智能系統,是人工智能走進真實物理世界的關鍵入口。”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表示,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融合創新的產物,是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態,具有強勁的產業和消費帶動力。培育發展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對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朱愛勛也認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發展勢頭好。

“崗前培訓”,為進廠做准備

“這是一款工業人形機器人,重約76公斤,能夠搬起16公斤左右的物體,做到‘輕拿輕放’。它們可以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務。”在活動展示區,深圳市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前來問詢的觀眾介紹。

記者了解到,除了搬運之外,人形機器人已參與到汽車工廠的一些生產流程中,比如裝配質量檢查等。

“我們建立了人形機器人數據採集與實訓平台,持續進行機器人作業數據採集,精准操作驗証,為它們未來正式‘入職’汽車工廠做准備。”天奇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人形機器人事業部副總經理郭大宏說。

在郭大宏看來,當前,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落地應用仍面臨挑戰。比如,人形機器人在操作精度、負載能力等方面需進一步突破,工業領域應用還缺乏各類工藝、標准等數據積累,AI大模型的生態尚不成熟。短期內,人形機器人可能會先在封閉、工序簡單的場景落地,逐步向復雜場景滲透。

技術突破,動作更加“絲滑”

讓機器人像人一樣靈活,離不開關節等零部件的支撐。

“我們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小蟹’不僅能寫毛筆字,還能應用到巡檢等場景中。”無錫巨蟹智能驅動科技有限公司行業經理龔之昊介紹。

“我們專注於關節算法,研發了人形機器人專用關節。”江蘇意優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孫則詎說,將努力在材料、算法、架構等方面實現突破,讓機器人的動作更加“絲滑”。

瞧,具身智能機器人正向人們加速“走”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認為,機器人技術的飛速發展,得益於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結合,會賦予機器人新的特征和功能。

“具身智能是未來真正能夠連接物理世界、解決物理世界痛點的重要賽道,人形機器人在未來的制造、農業、出行、家務等領域,都會有非常廣闊的前景。”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建偉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杜廣達表示,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的高級載體。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按照“智能驅動、場景牽引、整機帶動、軟硬協同”的工作思路,加快技術攻關,夯實發展底座﹔拓展多元場景,加快應用落地﹔做優產業生態,營造良好環境,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以人形機器人小切口帶動人工智能大產業發展,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

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表示,無錫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朝著更快更高更強目標邁進,力爭在3年內將具身智能機器人打造成為300億級的未來產業集群。

(記者 蘇 雁 劉 坤)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