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培根鑄魂 多維賦能“三進”育人新格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多維賦能育人新格局。學院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三進”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抓牢主渠道 深化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是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工作的主渠道,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將課堂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能力塑造和價值浸潤的核心載體。
推進思政課課程體系建設。學院持續推進思政課課程體系建設,通過優化課程設計、創新育人模式等手段,打造思政“金課”。鼓勵教師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等方式提升教學質量,在陝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中,多人獲“教學標兵”“教學能手”稱號。深入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動“三進”工作。
創新教學改革實踐路徑。學院持續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推廣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方法﹔同時,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平台、虛擬仿真實驗室等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參觀考察、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提升思政課的實踐性和實效性。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同時將總結性評價和即時性評價相結合,推動思政課程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拓寬新陣地 完善育人體系和育人平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新時代背景下,積極拓寬新陣地,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育人格局,不斷豐富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三進”渠道。
深耕網絡陣地,推動“千問千答”鏈式育人。學院實施立德樹人“千問千答”計劃,開設“西建大千問千答”微信公眾號和“西建大千問千答——師生面對面”視頻號,形成由思政課教師、學工干部、專家學者、青年朋輩聯講聯動的問題鏈式育人模式。持續開發線上思政課程、開展相關教育活動等,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渠道和交流平台。
融通校內外平台,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課”。學院利用陝西紅色資源優勢,組織學生參與參觀考察、社會實踐,深化對理論的理解和認識。聯手陝西省“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紅光溝航天六院舊址,開展科學家精神宣講,堅定文化自信。依托中國城鄉建設和文化傳承研究院、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等平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學習資源。
凝聚多部門力量,完善全方位育人新生態。學院高度重視與校內各部門的協同合作,與宣傳部、學工部、團委等部門聯合開展學術沙龍、志願服務、“青馬筑學”等各類活動﹔與教務處等部門合作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與研究生院等部門加強研究生思政課程體系建設等,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動“三進”工作的良好氛圍。
強化保障力 夯實師資隊伍與機制基礎
師資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是深化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三進”的基礎性、保障性環節,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持續加大力度推動相關工作落實。
引培並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院先后以柔性方式引進多名國內知名學者,同時注重引進具有潛力的年輕教師,為學院發展注入新活力。組織教師參加境內外高水平學術會議等活動,邀請知名專家來校講學,鼓勵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或出國訪學。完善教師激勵機制,組織教師積極申報各類科研項目及獎項,加大支持力度,激發思政課教師的工作熱情,提升其創新能力。
多維協同,完善制度機制基礎。學院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制修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考試管理規定等教學文件,完善教師考核、職稱評聘、學生管理等規章制度。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等學科的建設工作,加強凝練和拓展學科研究方向,推動學科內涵式發展,提升學院的學科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浸潤融合,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學院將“三進”要求融入學生管理服務體系,推進理論學習制度化、實踐養成項目化、成果評價可視化,將“三進”細化為讀書分享會等學習制度、理論宣講和實踐調研等實踐項目、評優評先等成長指標。加強教學質量督導,學院領導、本科教學督導組加大聽課力度,全面了解師生學習工作狀態,確保“三進”工作取得實效。
(作者:張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