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塵埃模擬物制成太陽能電池
為太空能源供應提供方案

利用原始風化層在月球上制造太陽能電池的模擬圖。圖中機器人負責獲取原始風化層並將其運送到生產設施,安裝生產后的太陽能電池可為未來月球棲息地甚至城市供電。圖片來源:德國波茨坦大學
在最新一期《設備》雜志發表的研究中,德國波茨坦大學團隊報告了他們模擬月球塵埃制造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這項創新為太空探索中的能源供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特別是考慮到將重型材料送入太空的挑戰。
當前,用於太空任務的太陽能電池效率極高,可達30%到40%,但其高昂的成本和重量限制了它們的應用。新研究目標是通過使用月球表面鬆散的岩石碎片(即月球風化層)制成的玻璃來替代地球制造的覆蓋物,從而減輕航天器的發射質量和運輸成本。據估計,僅此一項改變就能使航天器的發射成本劇降,這極大地提升了長期月球定居的可能性。
團隊首先熔化了一種模擬月球塵埃的物質,制成了所謂的“月玻璃”,並用它與鈣鈦礦結合制作出了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因其低廉的成本、易於制造以及高效的光電轉換能力而被選用。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新方法每輸送一克材料到太空所產生能量是傳統太陽能電池板的100倍。
此外,當受到太空級別的輻射照射時,“月玻璃”太陽能電池表現優於傳統地球制造的版本。標准玻璃在太空中會逐漸變黃,導致陽光透過率下降和效率降低,而“月玻璃”因其中的雜質呈現自然棕色,能夠穩定結構,防止進一步暗化,並增強對輻射的抵抗力。
研究還表明,制造“月玻璃”的過程相對簡單,隻需集中太陽光即可達到將月球風化層熔化成玻璃所需的高溫,無需復雜的淨化過程。通過調整“月玻璃”厚度及優化太陽能電池成分,已實現了10%的轉換效率,團隊認為如果能提高“月玻璃”的透明度,效率可提升至23%。
這項研究標志著在開發可持續且經濟有效的太空能源解決方案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記者張夢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