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照亮前程 勞動創造未來

職業技能培訓對勞動者提技增收、緩解就業矛盾意義重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2024年印發《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要求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我國職業技能培訓規模龐大,每年約1000萬勞動者得到補貼支持。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的通知》,記者就此採訪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負責人。
據介紹,“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是新形勢下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開展大規模培訓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引領,更加聚焦就業崗位挖潛擴容,加大培訓和就業協同聯動力度,通過項目化顯性化方式,突出培訓后實現就業、高質量就業的實效性。
培訓行動首次創新明確以下舉措:一是推進“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的項目化培訓模式,為勞動者高質量充分就業賦能,助力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二是自下而上摸清行業企業用工需求、勞動者培訓意願,形成動態調整的培訓項目,向社會公布技能崗位用工數量、技能要求、培訓內容、培訓時長、培訓方式等。勞動者可以先選定就業目標,再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培訓意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機構。三是在官方網站、政務服務平台等線上平台設置培訓專欄,公開培訓信息導航圖,為勞動者檢索培訓信息和自主選擇培訓提供查詢等便捷服務。四是具備條件的可採取“政府補一點、企業出一點、個人付一點”培訓費用分擔模式,為勞動者提供高質量高層次的培訓項目。
為支持引導更多勞動者從事技能工作,本次行動確定了“技能照亮前程”這個主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努力提高行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關於提高針對性,將聚焦就業崗位挖潛擴容,面向有就業和培訓意願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引導鼓勵企業對技能崗位職工強化培訓,促進技能提升。二是關於提高有效性,將圍繞康養托育、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新職業等重點領域市場需求和職業技能要求,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推動培訓和就業協同聯動,促進勞動者技能提升、工作穩定、收入增加,形成技能成就未來、技能促進發展的社會心理共鳴。
此外,通知明確了對勞動者參訓的支持政策,穩中求進探索創新,保障不同就業階段的勞動者提升技能。一是統籌用好各類培訓資金,差異化給予培訓補貼。通過統籌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以及其他渠道資金資源,對重點群體參訓予以支持。用好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等,具備條件的可採取“政府補一點、企業出一點、個人付一點”培訓費用分擔模式。政府補貼可根據崗位急需緊缺程度、技能等級、實訓耗材成本、訓后簽訂勞動合同或工資流水單據等情況上下浮動,實施差異化補貼政策,對培訓后一定時間內實現穩定就業的,給予傾斜支持。二是用好用足各類政策,提高培訓綜合效能。統籌與培訓關聯度高的擴崗就業、勞務輸出等政策,以及對培訓后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証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証書,符合條件的人員,按規定給予技能提升補貼,形成疊加合力。三是支持打造培訓品牌,優化培訓資源供給。培育打造有地方優勢特色、培訓數量大、就業效果好的培訓品牌,給予相關政策扶持。將培訓項目實施情況作為優質技工院校遴選、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建設等重要考量因素,著力提高培訓層次水平。
(記者 邱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