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更好融合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

鄭 宇
2025年03月27日08: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專業領域知識問答,到建筑模型質量檢測,再到繁瑣的成本測算……工程管理領域的“重活難活”,如今可以用DeepSeek來處理。人工智能將更廣泛地應用在“設計—施工—運維”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

  人工智能日漸融入千行百業,建筑行業也不例外。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專注於建筑、土木等領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適應新變化,探索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更好融合、與學生成長成才相互促進的新路徑。

  深化學科專業建設,科學完善課程體系。未來,熟練使用人工智能將成為一項基本能力。但從高等教育的課程設計看,針對不同專業還是要有所側重。比如,專門從事人工智能研究或與計算機科學有關的專業,人工智能課程就是中心,在課程設置上突出“人工智能+”。而另一些傳統專業,還應以專業課為中心,強調“+人工智能”。比如,北京建筑大學針對傳統工科專業,構建起“1門人工智能通識必修課+X門人工智能技術基礎課+N門人工智能與專業融合課”的課程體系,在堅持以專業課為本的同時合理融入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很熱門很重要,但在課程設置上不能一刀切,必須結合專業特點和教學實際,因專業而異科學安排。

  工科教育說到底,還是要面向實際應用,面向生產一線。將人工智能融入教學,不是簡單地增加課程,關鍵要在產學研融合方面下功夫。比如,有的大學提出開展碩博士學位論文評價改革,鼓勵以企業產品、應用場景、原創算法等成果作為學位論文替代選項。有的大學通過項目制教學與實戰化科研,讓學生在智能建造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開發等真實場景中直面技術難題。北京建筑大學與企業合作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和聯合實驗室,形成“場景驅動—項目貫通—能力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將產業需求嵌入人才培養全流程。以人工智能賦能工科教育,不能搞花架子,必須牽住應用這個“牛鼻子”,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近產業、走入生產一線。

  當人工智能更廣泛融入課堂,不僅對學生是新挑戰,對教師也是新課題。我們不能把過去的知識傳授給現在的學生,讓他們去解決未來的問題。由此而言,師資隊伍建設至關重要。一方面我們需要更多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教師,另一方面也需要其他學科教師更新思維方式與知識結構,跟上人工智能發展步伐。我們堅信,有優秀的教師,就能更好培養出優秀的學子。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教育更要有所堅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於學生的啟智、心靈的培養和基本的認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不能放鬆的”,強調“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丟掉”。既用好前沿技術、緊跟時代步伐,更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我們一定能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作者為北京建筑大學黨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7日 05 版)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