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地裡的春節“留守人”
——記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劉忠鬆教授團隊
1月12日,湖南長沙,又一個溫暖的冬日。湖南農業大學“農業農村部湖南油菜綜合科研試驗基地”100畝油菜地裡,一棵棵植株沐浴在陽光下,煥發著勃勃生機。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劉忠鬆教授和他團隊的成員們,正在地裡忙碌。
防“冬暖花開”,春節“不打烊”
氣象預報顯示,盡管今年春運期間湖南省氣溫整體偏高,但春節前后或迎來大降溫,湘中以北地區甚至會有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
“冬天持續的較高溫,容易導致播種早的早熟油菜品種抽薹開花。抽薹開花的油菜不抗凍,一旦在較高溫天氣后緊接著遇到連續雨雪冰凍天氣,很可能造成減產,甚至收成寥寥。”劉忠鬆一邊仔細觀察並記錄地裡油菜材料的情況,一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們要隨時做好應對的准備!”
來到團隊的實驗室,記者看到了在控溫控濕“空調房”裡茁壯成長的植株。科研人員告訴記者,春節期間用電負荷較高,容易出現突然斷電或儀器設備發生溫控故障等情況,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住在“空調房”裡的珍貴油菜試驗材料就可能報廢。
“春節是出風險最高的時期。2024年除夕,劉教授就和另外一位老師一起‘搶救’了油菜材料。”團隊成員、農業農村部油菜指導專家組專家、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錢論文教授說。
團隊成員、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楊柳博士補充道:“我們實驗室裡種植了幾千株油菜盆栽,每天都需要澆水並密切觀察它們的健康狀況。因此,哪怕是春節也必須有人輪值。”
觀察植株抽薹開花情況,解決油菜抗寒抗凍問題,調查田間病虫害,指導農戶做好油菜越冬管理和防災減災……是劉忠鬆團隊每年春節前后的“必修課”,也讓大家忙得不可開交。
除“必修課”外,團隊成員的“選修”內容也不少。“我主要負責油蔬兩用型油菜和彩色油菜的選育及示范推廣工作。”團隊成員、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主任譚太龍說,春節期間,油蔬兩用的油菜品種可以為老百姓的“菜籃子”補充新鮮時令蔬菜。
此外,團隊還通過控制彩色油菜開花的時間,形成特色景觀,吸引游客春節前后前往當地旅行,以此促進農旅融合。
新年搬“新家”,科研“新氣象”
“2024年,我們在湖南省組織了7個千畝示范片的油菜種植。”楊柳翻看著手機上的日歷對記者說,“春節前,我們的時間安排得非常密集,要查看每個示范點,做新一年工作的‘前調’。”
召開團隊課題研討會,匯報農業農村部油菜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進展,抽空整理論文數據、撰寫研究論文……今年的春節假期,團隊成員的日程已安排得滿滿當當。
作為團隊帶頭人,劉忠鬆從業30余年,幾乎每年春節都堅守在試驗基地和實驗室。他說:“平時大家工作都忙,過年了,盡量讓他們輪流回老家。我願意做‘留守人’,帶頭守好‘大本營’。”
有趣的是,每年春節,返鄉的團隊成員無一例外生了一種“職業病”——前往附近的油菜地裡“串門”。“一看到別人家地裡的油菜提前開了花,我就想知道它是哪種材料。”錢論文說。
“自從開始油菜研究,我每年春節假期就愛到附近油菜地裡看看。看到好的種質資源,我就會討要一兜帶回實驗室。因此,我車子裡隨時會備著一套工具,每年春節都能‘撈’不少‘特產’回實驗室。”楊柳說。
這些天,團隊成員還在百忙之中往岳麓山實驗室搬運“家當”。過完年,他們即將在這裡開展新工作。
“隻爭朝夕、精益求精、你追我趕、共同進步”是團隊長期形成的科研文化。有了更好的科研條件之后,團隊正琢磨著“搞大事”:新建一個有特色的湖南省油菜種質資源實體庫和數字資源庫,完善已有育種系統網站,打造一家新的智能育種工廠。
“我還有三個大願望。”劉忠鬆樂呵呵地說:“我想帶領團隊,第一把油菜產業持續做大﹔第二把湖南油菜種業做得更強﹔第三集聚更多國家級人才到團隊,進一步充實科研力量。”
“新的一年裡,劉教授計劃帶隊去中亞地區收集油菜野生種質資源,希望這次我們能收獲滿滿。”楊柳充滿期待。(記者 俞慧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