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中華書局聯合高校培養數字人文人才

2025年01月16日08:2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華書局聯合高校培養數字人文人才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社會對人文學科人才的需求產生了許多變化。如何更好地融合科技與人文?近幾年,教育部批准新建了數字人文本科專業,我國多所高等院校開始建設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或依托人文學科院系培養具有數字技能和思維的復合型人才。1月12日,中華書局古聯公司聯合25家高校在京成立“數字人文專業發展聯盟”。聯盟將重點聚焦數字人文專業人才培養,在教材、課程、平台建設等方面展開一系列研討與交流,積極推動數字人文專業的發展。

據悉,聯盟院校機構主要包含三類:一類是設置數字人文本科專業的7所院校,包括內蒙古師范大學蒙古學學院、安慶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貴州師范大學數字人文學院等﹔另一類是設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的高等院校,如清華大學—同方知網數字人文聯合研究中心、暨南大學文學院、廣東省嶺南數字人文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暨南大學—科大訊飛方言語音科技聯合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數字史學研究中心等﹔還有一類開展數字化人才培養工作的專業院系,如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古典文獻學專業、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文理學院、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珠海)、寧夏大學文學院、深圳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等,此外還有含有數字化實驗室的中華書局古聯公司。

聯盟聘任了22名專家顧問,涉及數字人文各個版塊的諸多專家,包括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杜曉勤、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顧青、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劉石、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鬆、中國人民大學數字人文研究院院長馮惠玲、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軍、四川大學講席教授王兆鵬等。

成立會上,聯盟成員共同擬定了章程和宣言,將致力於探索數字技術賦能人文研究的無限可能,同時堅守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倡導教育體系內的改革與創新,培養既精通人文知識又掌握數字技能的未來學者與從業者,為數字人文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努力破除傳統學術體系中的壁壘,鼓勵開放數據共享,讓更多人公平地參與到人文知識的創造與傳播中﹔秉持開放合作的精神,搭建起連接全球數字人文學者與機構的橋梁,促進學術交流、資源共享與項目合作。(記者陳雪)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