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有了新變化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以下簡稱“大賽”)1982年創辦,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共同主辦的青少年科技創新賽事,旨在發現和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后備人才。2025年大賽將在目標對象、辦賽機制等方面有新變化。1月14日,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負責人就最新印發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進行了解讀。
問:《實施辦法》最重要的改革舉措是什麼?
答:本次發布的《實施辦法》適用於大賽,在參賽對象、組織方式、賽制規則等方面進行了大幅改革。
一是在參賽對象上,重點面向15至24歲校內外青少年群體開展。參賽對象按照年齡段分為青年組(18至24歲)和少年組(15至17歲)。
二是在組織方式上,通過廣泛匯聚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優質賽事資源,打造青少年科技競賽矩陣。主要賽事內容包括關聯賽事遴選、參賽選手推薦、舉辦大賽現場活動。
三是在評價機制上,不再對選手創新作品進行評價,注重現場考察和客觀評價,著重考察選手知識應用、動手實踐、創新思維、批判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破除“一件作品打天下”現象,確保競賽公平公正。
四是在獎勵機制上,組委會設立“中國科協主席獎”,並廣泛聯合社會機構設立專項獎,為獲獎選手提供后續成長支持,增強參賽選手的榮譽感和獲得感。
問:參賽選手如何選拔?哪些青少年賽事可作為關聯賽事推薦參賽選手?
答:大賽組委會面向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全國學會”)開展18至24歲青年科技競賽申報和遴選,面向各省級科協開展15至17歲少年科技競賽申報和遴選。原則上每個單位限申報一項競賽活動,入選賽事作為大賽關聯賽事開展選手推薦及相關組織工作。關聯賽事名單實行動態調整,每兩年評選一次。
關聯賽事的遴選標准分為青年組和少年組:
青年組的申報主體原則上須為全國學會主辦的賽事。申報賽事面向18至24歲青年人群開展,優先考慮國際化水平較高的賽事。賽事規模要求至少已連續舉辦兩屆,每屆賽事參與培養指導的科技工作者不少於300人,參賽人數不少於1000人。賽事須符合“四個面向”總體要求,圍繞中國科協年會發布的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對應的學科領域開展,包括數理化基礎科學、生命健康、地球科學、生態環境、制造科技等,優先考慮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求、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賽事。
少年組申報賽事面向15至17歲少年人群開展,以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培養科技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有科學規范的賽事組織程序,建立了科學道德和科技倫理審查機制,競賽評審公平公正,活動組織規范有序,在本地區具有較好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賽事舉辦符合屬地有關規定。原則上面向各省級科協牽頭主辦的省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展申報和遴選。
問:大賽在杜絕弄虛作假、涵養優良學風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大賽堅決反對弄虛作假等學術不端行為,並會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做好價值引領,突出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在各關聯賽事和大賽舉辦期間,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活動,以“勇擔時代使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設計大賽活動,打造青少年科技嘉年華,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樹立科技報國遠大志向。
二是強化辦賽主體責任。各關聯賽事和大賽建立科學道德和科技倫理審查機制,確保競賽評審公平公正,活動組織規范有序。參賽選手不得有違反相關競賽規則、抄襲或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學術不端行為。如因賽事組織原因引發不良社會影響,大賽組委會將取消相關賽事入選資格,該賽事兩年內不得再次申報。
三是對違規問題零容忍。大賽對弄虛作假等違規問題實行一票否決制。大賽期間,參賽選手須按要求現場展示其在關聯賽事中的獲獎作品,大賽科學道德和倫理審查委員會專家將對選手的現場綜合表現、是否遵守科學研究道德、科技倫理規范和行為准則等進行審查。如發現存在弄虛作假、他人過度參與、“移花接木”等違規問題,將一票否決,取消相關人員參賽資格,並視情況扣減相關賽事下一屆大賽推薦名額。
四是加強異常行為管理。建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異常行為名錄,對參賽學生、學生家長、評審專家等存在弄虛作假、違規違紀、干擾競賽等異常行為記錄在案。
(記者 詹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