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教育界共探新路
把優質華文教育辦到僑胞“家門口”
海外華校是海外華僑華人在中國本土之外注冊的教育機構,教學對象以華裔青少年為主,辦學目標為推廣和傳承中華語言文化。按照授課時間,全球華校可分為全日制華校和非全日制華校兩大類。在世界各地,有許多華僑華人子女在華校接受教育。
不久前,海外華文教育發展大會暨華文教育工作研討會在浙江省溫州瑞安市舉行,來自全球35個國家的華文教育從業者濟濟一堂,圍繞如何更好開展華校工作、破解教育教學難題展開交流。
會議現場進行了《海外華校建設優化提升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的路演。
溫州大學華僑學院院長包含麗表示,《指引》面向的對象為社區周末制華校,即非全日制的華校。這類華校的課程一般安排在周末、工作日晚上或放學后。華裔學生平時參加住在國教育,周末在華校學習。《指引》從正規化、專業化、信息化標准以及中華文化傳播與教學成果考核四個方面為華校優化建設提供了建議。
在正規化方面,《指引》詳細給出了海外華校命名注冊、場地選址、制度建設等依法辦學建議﹔在專業化方面,《指引》設置了針對教師資格培養、職業道德提升、基礎配套建設等方面的標准,提出制定教師培養計劃、安排教師回國培訓、推廣普通話,使用簡體字教學等建議﹔在信息化方面,《指引》針對智慧教室建設、自媒體賬號運營、線上線下教學一體化提出了一些可實踐的辦法﹔在中華文化傳播與教學成果考核方面,《指引》鼓勵華校積極參與當地中華文化傳播品牌活動與國內華文教育機構組織的各類活動,做好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紐帶。
“海外華校的標准化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指引》鼓勵海外華校積極融入當地教育體系,‘盤活’、整合中外資源,把優質華文教育辦到僑胞‘家門口’。”包含麗說。
會上,來自美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越南、博茨瓦納等國家的華文學校負責人就海外華文學校發展、數字化轉型路徑、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華文學校管理與招生及如何融入當地社會等內容進行了交流。
北京華文學院教授張江麗表示,華文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華文教師師資的專業化。目前,海外華文教師師資隊伍存在斷層、專業程度弱、系統性培訓不夠等挑戰。應根據所在國家的國情特點開展對應的專業化培訓,增加更多精准化、常態化的教師培訓。同時,制定並推廣各類華文學校辦學標准、教學大綱及華文教師專業能力和華裔學生中文水平測試標准等。
在主題對話環節,多國華文教育工作者展望了新技術應用,探討人工智能與華文教育的融合前景。
“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個性化教學、語音識別與合成等創新方法,革新了華文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交互的流暢性。多模態教學資源、智能學習軟件和機器人的應用,豐富了教育資源,優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此外,人工智能技術還為學生建立學習畫像,優化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澳大利亞華夏文化學院校長林斌說。
西班牙博思語言學校校長潘麗麗表示,人工智能技術顯著提升了備課、寫教案及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智能教學平台可快速獲取資源、設計個性化學習路徑,促進了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融合,幫助教師分析教學數據,提供即時反饋。“人工智能技術為華文教育帶來新機遇,希望大家積極擁抱技術變革,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體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