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探討科技前沿 共話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九屆學術年會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側記

2024年06月27日08:5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探討科技前沿 共話可持續發展

人工智能帶來科學研究新范式,激光開啟了科學研究與光基技術新紀元,合成化學進入融合和功能主義時代……6月26日,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期間,學部第九屆學術年會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成功舉辦。會上,7位院士圍繞科技前沿和可持續發展,分別作出精彩的學術報告。

從人臉識別的廣泛應用,到自動駕駛的加速探索﹔從智能工廠開足馬力高效運轉,到智能應用輔助醫生診斷疾病……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正在重塑生產生活方式、引領時代變革浪潮。

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分析了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態勢和我國相關領域發展現狀,從數學模型和計算系統兩個角度,提出了探索人工智能基本原理的框架和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統的技術路線。

鄂維南認為,除了算力問題,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人才資源和算力資源沒有對接好﹔二是底層創新體系沒有建立起來,技術框架基本依賴國外﹔三是綜合性、前瞻性人才匱乏。

“因此,我國需要建立完整的人工智能底層創新體系,這個底層創新體系包括芯片、系統軟件、數據和數據庫、高性能計算、算法等。這些都需要我們自己建立起來,不能有任何依靠國外的幻想。”鄂維南說,當前,人工智能的技術路線是不可持續的,要想找到能使我國人工智能長期穩定發展的技術路線,必須探索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

現在,合成科學與生命健康、農業、材料、能源等各領域密切相關。可以說,合成分子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樊春海在會上作了題為“合成科學發展的新路徑”的報告。他從合成科學的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出發,重點介紹合成化學與合成生物學的交叉特色和相互融合特點,從兩大學科互相促進的角度展示了合成科學發展歷史、現狀、趨勢和挑戰,展現了人工智能、化學合成和生物合成之間由點到面的快速融合和相互促進趨勢,展望了合成科學未來的變革和發展。

“未來合成科學的新趨勢是化學與生物學的融合,一是探索生物合成的底層機制,包括酶的結構與催化功能的關系、酶的動態催化機制等﹔二是模擬生物體系的物質與能量轉化過程,構筑高效的仿生催化劑和人工酶,發展高效的仿生反應,實現各種功能分子的高效精准創造。”樊春海說。

同時,樊春海表示,未來合成科學還將聚焦具有重大戰略價值的分子合成,充分發揮生物合成與化學合成的各自優勢和價值,對接醫藥、材料、能源、碳中和等重大經濟領域和社會需求。

“合成科學未來還將拓展對生命和自然的認識,從新的角度去思索地球演化、環境失衡、生命進化及健康、疾病等基礎方向,提出創造性解決方案。”樊春海說。

去年,3位科學家因阿秒光脈沖研究獲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時間,阿秒物理引發全球熱議。阿秒光技術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工具,用來觀察和操控極短時間尺度下的現象,在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前沿研究中具有廣泛的潛力。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旗煌介紹了阿秒光脈沖以及其研究意義,闡述了阿秒光脈沖的獲得途徑、測量方式、應用研究現狀和阿秒物理研究進展,並對阿秒光科技在電子超快動力學等研究中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此外,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蓋博·施德潘以“交通堵塞問題:動力學與控制”為題作了報告。中國科學院院士邵峰、徐義剛、楊孟飛分別以免疫學與生命健康、地球科學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深空探測與空間科學為題作了報告。(記者 陸成寬)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