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聯盟成立

共建共享平台 有效集成資源

2024年06月26日08:1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共建共享平台 有效集成資源

圖為合肥工業大學數據科學與智慧社會治理實驗室。 受訪單位供圖

圖為合肥工業大學數據科學與智慧社會治理實驗室。 受訪單位供圖

近日,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0所國內知名高校組成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京成立,引發學界廣泛關注。聯盟成員包括北京大學語言學實驗室、清華大學計算社會科學與國家治理實驗室等,可謂“陣容豪華”。

為何組建該聯盟?聯盟的工作機制是怎樣的?各實驗室研究方向存在差異,聯盟如何推動它們之間開展合作?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推動新文科建設

當前,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融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不斷提升。這種趨勢使單一學科的傳統研究方法難以支撐復雜問題的解決,迫切需要向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新范式轉變。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應運而生。

2020年底,教育部社科司提出啟動高校文科實驗室建設。一年后,首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名單公布。2022年,《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指導建設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標志著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建設已從設想概念轉變為落地操作,正式成為國家層面推動的實踐工作。

成立聯盟是各實驗室加強合作的新嘗試,為新文科建設蓄能添力。“這是凝聚社科力量,深化有組織科研的有力探索。”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陳郭華表示,通過聯盟,各實驗室能進行學術交流、培訓與調研,形成常態化的互動溝通機制,從而打破信息與研究孤島,實現資源有效集成,產出更多高質量研究成果。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姜國華說:“成立聯盟旨在加強實驗室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發揮實驗室建設的最大合力。”在他看來,構建實驗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機制,對打通科研創新成果轉化中的各項環節有重要意義。

談及聯盟的發展目標,姜國華提到了“學科發展”“競爭力”“成果轉化”等關鍵詞。他表示,首先,聯盟將拓展研究領域和深化研究內容,整合各單位成員的資源和優勢,推動文科研究向更深入、更系統的方向發展,為解決全球性、復雜性的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其次,聯盟將加強與國際知名文科實驗室的合作與交流,引入國際先進的研究理念和技術手段,提升我國文科研究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最后,聯盟還將積極推動文科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通過與產業界、政府部門緊密合作,促進文科研究成果的商業化和社會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打造學術共同體

記者了解到,《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聯盟章程》(征求意見稿)已正式發布。該章程規定,聯盟成員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實驗室,並且同一所高校可以有多個實驗室加入聯盟。

文科實驗室如何成為聯盟成員?北京大學是聯盟的牽頭單位之一,該校社會科學部副部長郭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每所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會對校內實驗室的資質進行評估,將符合要求的實驗室推薦至聯盟秘書處。經聯盟大會討論后,滿足條件的實驗室才能加入聯盟。

記者注意到,聯盟內各實驗室研究方向迥然不同,涵蓋文化遺產、輿情分析、社會治理、教育決策等多個領域。聯盟將如何促進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之間開展合作?

“我們是在‘大同行’概念的指導下打造學術共同體。”郭琳解釋,聯盟以開放包容為原則,通過交流合作的方式,幫助實驗室解決研究中遇到的難題。例如,在舉辦學術活動時,聯盟為不同學科領域的成員提供分享經驗的平台。即使不是同一學科領域,也可以從中獲取知識和靈感。

郭琳表示,聯盟內各實驗室建設的公共資源平台也將被納入聯盟體系,並向其他高校實驗室開放,實現資源共享。

不僅如此,聯盟還為各實驗室提供了共同承接課題的機會。在郭琳看來,開展一項課題研究離不開跨學科知識的支持。聯盟作為一個平台,可以幫助各個實驗室找到合作伙伴,深入推動合作。

作為聯盟的一員,合肥工業大學數據科學與智慧社會治理實驗室是首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之一。該實驗室將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健康管理、社會信用、能源環境治理等領域相結合,運用自然科學方法研究社會治理問題,積累了豐富經驗。

目前,該實驗室依托聯盟平台,已與其他相關高校實驗室和智庫建立了聯系和合作。“比如,我們已與復旦大學在數字醫療與衛生健康治理、大模型與人工智能應用、醫防融合大數據知識服務、重大科技體制創新等方面開展了密切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果,包括共同提交專報6件,獲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採納專報各1件。在實驗室建設方面,我們與北京大學語言學實驗室、清華大學計算社會科學與國家治理實驗室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合肥工業大學數據科學與智慧社會治理實驗室副主任顧東曉說。

郭琳表示,下一步,聯盟將定期召開成果發布會,公布相關指數。同時,聯盟將以共同推出課程或培訓的方式,鼓勵各高校實驗室合作。在聯盟平台的支持下,各實驗室教師也將有機會進行互派交流學習。

分享跨學科數據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認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是數字技術與社會科學相融合的新型實驗室,實現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有機結合。數據是這類實驗室發展的核心要素。

如何獲取和利用數據,將成為聯盟未來探索的重要方向。建設能讓所有實驗室共享的算力基礎設施,實現跨學科、跨實驗室的數據共享,也是各實驗室加入聯盟后的主要期待。

武漢大學文化遺產智能計算實驗室依托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前沿數字技術,長期致力於文化遺產大數據驅動的數字人文問題研究。該實驗室主任王曉光說,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文化遺產中的信息和知識採集、分析、組織及挖掘至關重要。他期望聯盟未來能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數據資源建設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顧東曉也表示,未來,合肥工業大學數據科學與智慧社會治理實驗室將面向數據治理與智能決策、跨域信用治理聯合評價、重大慢病管理與智慧全域養老、智慧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等領域力求突破。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希望聯盟能建立內部數據資源和實驗軟件的共享機制,組織更多實驗室建設論壇和資政報告撰寫經驗交流活動。通過資源整合和共建共享,發揮各自優勢,促進聯盟成員產出更多高質量成果,共同開創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建設新局面。

(記者 薛 岩)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