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中法教育交流的“雙向奔赴”

2024年06月20日08:2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法教育交流的“雙向奔赴”

中法兩國同為世界文明古國,都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中法兩國同為教育大國,教育合作歷史源遠流長,結下了豐碩的合作成果。一直以來,法國是中國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雙方從政府到民間、從大學到中小學、從學生交流到教師互派,教育合作蓬勃發展。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5月習近平主席訪法期間,提出推動未來3年法國來華留學生突破1萬人、歐洲青少年來華交流規模翻一番(以下簡稱“3年1萬,歐洲翻番”)的重要倡議。6月21日,中國教育部和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部將在巴黎共同舉辦中法教育發展論壇,這是兩國教育部首次在巴黎主辦教育發展論壇。中國教育部還將與駐法國使館、駐歐盟使團共同舉行“3年1萬,歐洲翻番”倡議啟動活動。未來,相信兩國教育合作將不斷深化,雙方學生交流規模將繼續擴大,為推動中法關系深入持久發展、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和互信發揮重要作用。

歷史長河中的每一次相遇

“中法作為兩個有獨立自主精神的大國,在歷史長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發出巨大能量,影響世界行進方向。”

1866年,在法國人士的參與下,中國創立了福建船政學堂。1877年,船政學堂選派優秀畢業生赴歐洲留學,這是近代中國派遣的第一批留法學生。他們在法國期間積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回國后成為20世紀初活躍於我國科技、外交、軍事等領域的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之后,中國掀起了第一次赴法留學的高潮。一批先進知識分子為探尋救亡圖存之路赴法游學。這個時期,北京中法大學和裡昂中法大學先后成立。這批赴法留學生學成歸國,積極投身於中法兩國教育、文化、藝術等合作與交流事業。

1964年,法國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同新中國正式建交。新中國首次向法國派出90余位年輕留學人員,1965年又派出第二批,合計182人。他們率先成為中法友好往來的見証者和參與者。

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黨中央和鄧小平同志做出了擴大派遣留學生的戰略決策,推動形成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領域最多、范圍最廣的留學潮。法國是中國留學生主要目的國之一,廣大留法學生回國后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動了中國與法國各領域的合作交流。

新時代教育合作碩果累累

留學生是兩國友好交往的使者,在促進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友好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法國波爾多街頭,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身著傳統中國服飾的女孩,用手中的小提琴演奏著一首首動人的中國樂曲。她叫毛聆玲,就讀於法國波爾多音樂學院。在多年的街頭演出中,她遇到過專業的舞者、歌手、吉他手與她即興合作,遇到過白發蒼蒼的老奶奶通過手機和愛人分享她的演出,還有一位在中國生活過5年的孩子媽媽因她的樂曲潸然淚下。中西文明在毛聆玲的一次次街頭演出中相遇、交融,並以獨特的魅力感染著每一個觀看演出的人。

曾在武漢大學就讀的法國留學生勒黑波妮深深沉醉於武漢這座將古老與現代融為一體的“魔法”之城。她在武漢老街菜市場感受熙熙攘攘的人間煙火,在武漢美術館學習中國水墨畫的悠久歷史﹔同時,她也會通過“游湖北”客戶端進行景區預約、購票,並熟練掌握一切生活必備的互聯網技能:外賣點餐、網絡購物、掃碼付款、共享單車、就醫預約……身處武漢這個經濟繁榮且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她一邊體驗著年輕人時尚的潮生活,一邊感受著底蘊濃厚的江城文化。

2014年,中法兩國政府正式設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10年來,機制各領域取得豐碩務實的合作成果,為加快推動雙方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新聞媒體、旅游、體育、青年、婦女、地方合作等各領域人文交流,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促進雙邊關系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機制框架下,雙方開展了教育務實合作。兩國教育主管部門間還設有中法教育混委會,定期召開磋商會議,規劃教育合作。兩國還簽有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為兩國學生交流和校際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語言相通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的重要載體。隨著中法兩國交流的日益深入,兩國在語言教學領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今天,中文已成為法國的第5大外語,有4萬多法國學生學習中文。法國本土及海外省共建有62個中文國際班、18所孔子學院和1個孔子課堂,中文學習已經覆蓋了法國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是全球中文教育本土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同時,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9所中法雙語小學,約2萬名中小學生把法語作為必修課,170余所中國高校開設了法語語言文學專業。

21世紀初,中法兩國在教育國際化的浪潮中開啟了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辦學之路。經過近20年的發展,中法合作辦學機構在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然成為兩國高等教育合作的一種成功模式,也是傳播優質教育的媒介和中外合作的優秀典范。除設立實體辦學機構,兩國高等院校還依托各自優勢學科或專業,積極探索項目制合作辦學方式,共同培養各領域的優秀人才。

其中,中法工程教育合作是最活躍、最富成效的領域。2004年11月,作為中法兩國建交40周年的合作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法國中央理工大學集團簽訂了共同創建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合作備忘錄,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所中法合作的工程師學院。20年來,學院已招收近2200名本科生和1500余名研究生。畢業生中有人支援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發展建設提供支撐﹔有人參與中國C919大型客機研發,為其全球供應鏈建設及對標國際通航標准貢獻力量﹔也有不少人投身到生物醫療、電力交通等領域的科技合作中。

迎接中法教育合作新的春天

法國是最早與我國開展教育交流的西方大國之一。中法兩國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學科研究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優勢,雙方的合作有助於推動教育的創新與發展,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近年來,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在中國積極推動與國際社會的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中法間的教育交流合作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些合作不僅有助於提升兩國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也為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深厚友誼播下了種子。隨著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不斷深入,教育合作也將成為雙方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為兩國的共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一個甲子,在這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特殊年份,我們更要傳好歷史的接力棒,為兩國的教育交流合作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期,中法兩國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更需要加強兩國教育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和合作模式。

中法雙方將在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框架下,進一步密切教育領域高層互訪,增進理解和互信,共同做好教育合作頂層設計和規劃。加快學生交流,特別是為更多優秀的法國學生學者來華交流學習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隨著新冠疫情過去,人員線下交流快速恢復,越來越多的法國青年學子來華交流學習,中國將為促進中法學生平衡流動作出更大努力。雙方將辦好更多教育務實合作項目和活動,共同實施好“蔡元培博士生交流項目”,加強兩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合作。共同辦好“中法中學生數學交流活動”“中法學生同上一堂語言課”等,為兩國青少年交流搭建平台。進一步擴大語言合作規模,從而進一步推動兩國學生交流和教育合作水平邁上新台階。

“有歷史的沉澱、現實的基礎、未來的藍圖,中法關系必將如春天般充滿生機、欣欣向榮。”

(記者 李盛明)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