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學校、專業、城市,怎樣選擇更科學

2024年06月18日08:0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學校、專業、城市,怎樣選擇更科學

2024年高考已經結束,緊隨而至的便是志願填報環節。考試成績的關鍵性自不必言,但志願填報也不可忽視,“七分成績,三分志願”,一語道破它的重要作用。填報志願時,考生往往面臨學校、專業、城市等多種因素的考量,如何抉擇才更科學、更可靠?

認識自我,明確志願選擇的基點

志願填報是一個基於個體實際情況作出選擇的過程,考生須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基礎上選擇大學和專業。可以說,報好志願,最重要的基點就是充分了解自己。這涉及對自身性格、興趣、能力和職業傾向的深入考量。考生可以自我追問以下問題並作答:我對什麼職業感興趣?我有哪些優點?我喜歡做什麼工作?我能做什麼工作?

除了基於日常經驗,考生還可以利用網絡平台、圖書館等線上線下資源查閱相關權威量表,科學測量性格、興趣、職業傾向等。有些考生內心體驗豐富,文字表達能力強,相對適合人文類專業﹔有些考生動手操作能力強,比較適合技術類專業﹔還有些考生善於觀察思考,專注力好,創新能力強,則可能適宜選擇科學類專業﹔有些考生熱情活潑,善於語言表達,則較適合填報師范類專業。

此外,明確對未來生活的期待也很重要。比如,我希望在哪個城市生活?我希望做何種類型的工作?我希望未來學習、工作離家近還是遠?即便個人興趣和期待會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富而變化,但人格和一些基本價值追求會相對穩定,是考生做人生關鍵選擇的重要依據。

廣泛搜集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高考志願填報是在廣泛搜集信息基礎上作出決策的過程。考生必須准確掌握以下信息:

全面掌握高考成績的相關信息。考試成績是考生被錄取的基礎性因素,也是志願填報的根本性依據。考生需在掌握自己高考分數和全省所處分數排名的基礎上,結合以往年份成績分布和錄取情況,篩選能夠填報的批次和學校層次、類型等。切忌隻看分數不看排名。

了解填報志願和錄取規則方面的信息。考生須熟知所在省份的志願填報方式和錄取規則,尤其是實施新高考改革后發生的變化。在志願填報方式上,以往的高考是以“院校”為基本單位填報志願,新高考則是以“專業(類)+院校”為單位填報志願。錄取規則方面,新高考模式下,普通類按照物理、歷史兩個學科組分列招生計劃,分別劃線,單獨投檔錄取。普通本科合並為一個錄取批次,不再區分一本和二本,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隻有充分了解規則,才能做到科學合理地填報志願。

掌握專業、學校及地域方面的信息。首先,了解擬填報專業的就業方向。切忌望文生義,僅憑專業名稱選擇專業,比如認為經濟學是教人如何掙錢的,計算機專業等於玩電腦,心理學則是揣摩別人怎麼想的,等等。因此,考生需提前了解擬填報專業的培養目標、主干課程和就業方向,避免因主觀臆斷而陷入誤區。其次,了解報考院校及專業實力。考生可直接進入擬填報院校官網,查看學校簡介,對學校總體辦學實力進行全面了解﹔專業實力可以參考教育部學科評估結果,以及是否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是否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等信息加以判定。最后,關注學校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不僅是一個空間概念,更隱含了氣候、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差異,直接影響考生入學后的學習、生活及未來就業等。

明確優先次序,找到選擇突破口

在考試分數限制下,考生填報志願時往往難以做到學校、專業及城市都如意,經常面臨選擇困難。此時該如何應對?

城市優先還是學校優先?許多考生希望未來能在大城市生活和發展,於是便會首選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熱門城市。由於廣受青睞,這些城市的高校相對其他地區同層次高校,錄取分數往往高出很多,“高分低就”狀況時有發生。在筆者看來,如此選擇其實並不科學。在城市和學校之間,高分段考生可優先選擇學校,如就讀頂尖名校,將來無論是考研還是就業,重新選擇城市的余地都很大。而中低分段考生可以優先選擇城市。較多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在綜合實力方面沒有本質差別,但其所坐落城市的發展水平則更能決定考生的發展資源和就業機會。

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許多考生既想報好一些的學校,又想讀熱門專業,但兩者往往不能兼得。取舍的關鍵在於考生有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如若考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非常清晰,職業方向明確,就可以選擇自己更感興趣、更擅長的專業﹔如果考生尚未確立清晰的職業規劃,對學什麼專業沒有特定要求,那麼在學校和專業之間,可以考慮選擇更好一些的學校。

選擇熱門專業還是冷門專業?同等層次的學校,以相同分數填報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錄取概率會有差別。筆者認為,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只是相對概念,考生在取舍過程中首先要看自己對哪個專業更感興趣,能力、性格更匹配哪個專業。其次,要考慮是否有進一步深造的打算,如果傾向於大學畢業直接找工作,建議選擇好就業的專業﹔如果大學畢業還想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專業的冷熱便沒有那麼重要。

興趣優先還是潛力優先?按興趣選專業當然很好,但也要和發展潛力相結合。許多專業學習挑戰性很大,對學生的天賦和基礎要求較高。比如人工智能專業,是非常復雜的交叉學科,專業雖熱,感興趣的學生也較多,但對學習者要求也很高。數學成績如果不理想,那學習人工智能就會遇到較多障礙。填報志願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但不宜過度放大。青年學生興趣愛好尚未完全定型,在興趣和潛力遇到矛盾時,潛力應居於優先位置。

最后,筆者還想強調一點,高考志願填報雖有一定的原則可以遵循,但卻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法”。每個考生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隻有做到知己知彼,系統考慮各種因素,才能作出恰當選擇。

(作者:楊衛安,系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