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合力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權益

饒淑慧
2024年04月09日08:4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合力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權益

   高校畢業生就業不僅與促進個人發展、實現自我價值密切相關,更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是國計民生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常面臨各種風險,就業權益難以得到充分保障。因此,高校需盡早對學生進行就業安全與風險防范教育,全力保障他們的就業權益,助其順利走上工作崗位,開啟人生新征程。

   首先,就業歧視是就業市場最常見的風險與難題,包括學歷歧視、經驗歧視、戶籍歧視等多種形式。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暗設歧視性條款和限制性條件,忽視畢業生的個人綜合能力與發展潛力,這種不公平做法不僅造成部分畢業生就業困難,也違反了我國的就業促進法、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對此,立法機關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招聘歧視行為增加懲處手段、細化懲罰機制。政府需建立完善的投訴舉報制度與渠道,由勞動監管機構與相關權益保障組織對招聘歧視行為給予嚴厲懲處。此外,各方應加強輿論宣傳,提高全社會的公平就業意識,推動用人單位樹立更加公平、包容的招聘理念。同時,進一步暢通司法救濟渠道,為畢業生提供法律咨詢,法院可引導適用平等就業權糾紛案由,通過快速立案、簡化程序等措施建立綠色訴訟通道,切實維護畢業生合法權益。選取典型案例進行推廣宣傳,以有效促進畢業生個人權益保護。

   其次,履約風險也是求職季的常見風險之一。一方面,部分畢業生找到理想工作后,可能會面臨放棄此前約定的工作機會而產生違約糾紛的風險﹔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聘用畢業生后未能履行合同約定的職位、薪資待遇、晉升機制、工作環境等義務的情形也時有發生,在此情形下,畢業生就業后可能會因實際情況與預期不符而產生較大心理落差,甚至會影響其職業成長與發展。也有少數用人單位惡意延長試用期、拖延或拒絕簽訂勞動合同。這些不誠信招聘行為會造成求職者的經濟損失和心理困擾,也嚴重損害用人單位的聲譽和形象。對此,監管部門需加強對用人單位招聘行為的監督和處罰力度,提高企業不誠信招聘行為的經濟、道德與信譽成本。用人單位自身應加強內部誠信建設,嚴格管理招聘流程,確保招聘信息真實可靠。同時建立健全培訓和晉升機制,保障求職者發展權益。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就業安全和誠信教育,引導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依法依規簽訂就業協議書、勞動合同並如實履約。畢業生也應增強法律意識,認真審核勞動合同中的相關條款,仔細溝通並確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害。

   需特別注意的是,虛假招聘、“黑職介”“培訓貸”等違法違規行為在求職市場仍時有發生。虛假招聘是指用人單位或招聘機構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發布虛假招聘信息、招聘廣告或進行虛假承諾,吸引求職者投遞簡歷或參加面試,但實際上並無真實工作機會或宣傳的工作條件。“黑職介”則是從事欺騙性職業介紹行為的非法或無合法資質的招聘中介機構,嚴重侵害用人單位與求職者雙方的利益。“培訓貸”是指用人單位以幫助求職者獲取職業技能培訓和工作機會為名,引導其向第三方金融機構貸款支付培訓費用的現象,多數情況下,求職者后續無法獲得約定質量的技能培訓和理想的就業機會,但因擔憂個人征信受影響而不得不繼續還貸。這類招聘亂象不僅讓畢業生陷入經濟和就業困境,還擾亂了正常的求職市場秩序。對此,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應開辟投訴舉報專線,並聯合工商管理部門、公安部門等在畢業求職季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加大對以上違法違規招聘行為的打擊力度。同時,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和各學院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通過體系化課程、普法宣傳、案例宣講等形式提升畢業生的法律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增強他們識別和抵御不法招聘行為的能力。

   針對以上求職風險,建立全面、及時、准確的就業預警機制,是幫助畢業生防范風險的重要一招。求職風險種類繁多且層出不窮,畢業生因資歷尚淺、缺乏經驗,很難全面預知風險,高校就業指導老師也難以及時發現每位學生面臨的風險。因此,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而搭建的就業預警機制可發揮重要作用。該機制通過對高校專業結構、人才類型以及就業率、失業率、勞動力參與率、行業就業狀況、地區就業狀況等就業市場數據的智能分析,評估就業市場狀況,預測就業風險並提出相應化解措施。例如,當某行業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時,預警機制可提示部分畢業生調整就業方向,並提醒畢業生當下的求職詐騙行為新類型、新花招等。目前,一些高校及相關機構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了初步的就業預警機制,但在資源協調流暢性、信息反饋及時性、技術運用先進性、應對方案有效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進一步優化和改進。在建立健全預警機制過程中,政府應及時發布就業市場的供求信息、薪資水平、行業趨勢等關鍵數據,高校應持續跟蹤調查畢業生就業情況和風險,用人單位則應積極公布就業需求和招聘情況等。多方通力合作可有效應對就業市場的變化和風險,保障畢業生合法就業權益,實現人才成長和社會發展的共贏。

   (作者:饒淑慧,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