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把“有趣”和“有用”傳遞給大眾(新媒視點)

吳寶俊
2024年04月08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我是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一名科普工作者。為什麼會走上科普這條路呢?這還要從我的工作經歷說起。

我曾做過招生工作,每年高考結束后,都要去地方招生。

我發現一個現象:絕大部分家長和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對目標專業普遍認識不足。尤其在深山僻嶺的邊遠地區,許多考生對高校設置的專業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不了解”的結果是,很多家長和考生會選擇“隨大流”,盲目追隨所謂的“熱門”或者“好聽”的專業,等到真正入學時,才感到后悔。

於是,科普成為我工作之余的興趣愛好。閑暇時間,我和同事們時常在電視上做一些科普節目,也參加過不少線下科普活動。不過,電視時段有限,線下活動覆蓋范圍又窄,盡管我們一滴汗水摔八瓣地普及科學知識,但並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為我們提升科普工作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口。2018年春,學校開啟了“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專項行動”,全校師生都加入了“春分工程”。

說來也巧,這一年正逢短視頻平台迅速崛起。我的手機上也裝上了短視頻應用軟件,並開始學習拍攝短視頻。幾個月后,短視頻平台抖音啟動了“DOU知計劃”,希望聯合眾多專家學者一同以短視頻的形式創作科普作品,我是受邀者之一。以此為契機,我向學校提議,開通一個官方科普賬號,利用短視頻平台做科普。隨即,中國科學院大學官方抖音號正式上線,我的職業生涯也隨之改變。一年后,我成為學校科普工作的專職負責人。

凡事知易行難。不得不承認,想做科普和真正把科普做好是兩碼事,不僅要有雄心壯志,更要有實踐經驗。

一開始,我們按照常規思路,一年內創作發布了131個短視頻,但都不溫不火,影響一般,訂閱用戶隻有7.8萬。必須改變!我們開了一次又一次會議,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症結——做科普,必須強特色。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特色是什麼?是自然科學。在普通網友眼裡,這些學科是艱澀難懂的,但研究這些領域的老師們知道,它們是多麼有趣。於是,我們找到了運營新思路——把這些科學知識以大眾喜聞樂見、易於理解的方式表現出來,把它們的“有趣”和“有用”傳遞給大眾。

方向確定了,我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對學校一位專家的講座錄像進行剪輯制作,在學校抖音賬號上一條一條推送,沒想到,大火!主講人精准的講解、平實的語言、幽默的談吐,獲得網友一片叫好。此后一年多時間,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普短視頻賬號共發布790件作品,訂閱用戶從7.8萬上漲至134.3萬,正式步入百萬粉絲大V行列。學校推送的內容連年入選粉絲推舉的“最受歡迎公開課”。

在我看來,科普就是創作具有科學內容的作品,再通過媒體傳遞給公眾。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我們進入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雖然現在網絡科普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相較於國人對科學知識的渴望,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有一天,我在校門口打車,出租車司機告訴我:“我在等活兒的時候刷短視頻,經常能刷到你們學校的作品,能把那些深奧的科學知識講得這麼有意思,真該給你們豎一個大拇指!”

我想,這樣的評價,是對一名科普工作者最好的褒獎。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協常務副秘書長)

(責編:李依環、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