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心懷報國熱情,從大學校園走進軍營,成為遼寧艦的一名操舵手﹔如今,帶著沉甸甸的收獲重返校園,邁上新的征程,王心儀——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長(深聚焦)

本報記者 金正波 吳 丹
2024年02月25日05: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朝航母人,一生航母情。我想拼命記住每一名戰友的樣子,我想再看一看這裡的每一級台階。”和遼寧艦告別的那一天,北京大學中文系2018級學生王心儀記憶猶新。

  2018年,王心儀參加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寫下了一篇感動全網的自述文章《感謝貧窮》。2020年報名入伍,她以總評第一的成績被分配到遼寧艦,成為一名航母操舵手。

  從靜謐校園到澎湃海洋,有哪些難忘瞬間?從北大學子到海軍戰士,經歷了哪些故事?記者走進北大燕園,初見王心儀,一頭利落短發,說起話來爽朗干脆。

  兒時風雨無阻的求學路、演訓場上的摸爬滾打、深海大洋的乘風破浪……冬日暖陽下,童年記憶、求學時光、軍旅歲月,在王心儀笑意盈盈的敘述中緩緩流淌,一如昨天。

  破土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

  童年就像一個五彩斑斕的盒子,裝著故鄉風物,也裝著成長路上的人生況味。

  2001年7月,王心儀出生在河北省棗強縣的一個小村庄,一家人的生活僅靠兩畝土地和父親打工的微薄收入。王心儀很早便開始跟著母親下地干活,撒種、澆水、施肥,樣樣都會。

  升到小學三年級,就要離開村小,去到遠處的鄉鎮學校上學。可家裡隻有一輛自行車,王心儀坐在后座,弟弟隻能坐在車前的橫梁上。寒來暑往,母親載著姐弟倆,接送從不誤時。

  一次大雪天氣,雪積了有一尺厚,自行車上不了路。王心儀回憶道:“母親裹著棉襖,頂著風,走到學校來接我們。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我們的臉上,但我和弟弟興奮得不得了,一邊玩雪,一邊和母親講著當天學到的新知識。”

  母親的堅持,為原本坑坑窪窪的上學路,填滿了歡聲笑語。

  庄稼人都知道,播種時要將種子埋進土后,再重重地踩上一腳。第一次去播種,王心儀很是奇怪:踩得這麼實,苗還怎麼破土而出?可母親告訴她:土鬆,苗反而會出不來,破土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

  “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心中。”王心儀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暑假,王心儀收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以707分的優異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在北大,王心儀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未名湖、博雅塔,厚德博學的老師、兼容並包的學術氛圍,給予她更深的滋養。

  於王心儀而言,校園歌曲《燕園情》的“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有著格外的分量。“北京大學自誕生之日起,就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一代代北大人,胸懷家國,努力奮斗。”說起北大的傳承,自豪挂在她臉上。

  大學階段是青年發現自我、鍛煉自我、成就自我的大好時光。“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王心儀說,也許正是北大“把個人價值匯入時代洪流”的精神,堅定了她走進軍營的決心。

  千人同操一艘船,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顆螺絲釘

  步入大學校園后,王心儀作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入伍參軍。

  曾經在武警部隊服役的舅舅提醒王心儀:“當兵,可是要吃苦的呀!”王心儀笑著回答:“我還怕人家不給我吃這份苦呢!”

  2019年夏天,剛滿18歲的王心儀第一次報名參軍,卻因為仰臥起坐不合格而落選。“別泄氣,歡迎明年再來呀!”征兵辦負責人的鼓勵,讓王心儀增強了信心。

  2020年9月,以“自討苦吃”的姿態再次報名,經過層層選拔,終於如願以償,王心儀成為一名海軍戰士。

  從大學校園到軍營大院,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新兵連是“兵之初”,要在3個月內把一群“新兵蛋子”培養成具有基本軍事素質的合格戰士,時間緊、任務重。內務、隊列、體能、戰術、包扎、防護……每一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練擺臂把大腿擦出淤青,3公裡沖刺造成肌肉拉傷……初到軍營,一項項挑戰接連而來。爬戰術訓練,需要拿上槍、戴著頭盔,匍匐前進,在規定的時間內,爬到終點。

  第一次集中訓練,王心儀連續兩次都未及格。第三次在行進途中,一不小心被鋒利的“八一杠”劃破手臂。越想越難過的王心儀,不自覺地掉了淚。

  “軍人,流血流汗不流淚。這麼點傷,算什麼?”班長的話,簡潔有力。不服輸的王心儀,擦干眼淚,繼續訓練。

  “這就是來部隊的意義——教會你直面困難和挫折,鍛造更加強大的自己。”樂觀開朗的王心儀,憑著這股韌勁,以優異成績分配到遼寧艦擔任操舵手。

  2021年5月,王心儀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遼寧艦。可是,從優秀學兵到合格艦員,學以致用的這段路,遠比想象中難走。

  同年兵經常好奇又羨慕地問:“開航母,到底是啥感覺?”大家哪裡知道,剛剛接觸這個崗位的王心儀,其實連舵輪都摸不著。

  連續好幾個月,戰位、食堂、住艙三點一線,每天的工作就是除鏽、涂漆、排查甲板異物。“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讓我上手操舵?”和班長的一次談心,王心儀忍不住傾吐出內心的糾結。

  班長語重心長地說:“在這艘鋼鐵巨艦上,沒有哪份工作是無足輕重的。甲板異物對艦載機起降是極大的安全隱患,哪怕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都有可能損壞輪胎、撞碎座艙蓋。”

  班長的一席話,讓王心儀明白:在航母上當兵,不只是榮譽,更意味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份必達的使命。“千人同操一艘船,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顆螺絲釘。”

  一有機會,王心儀就會鑽進駕駛室,連續站三四個小時跟班學習,不放過班長的任何一點操作細節。第一次看見舵輪時,她興奮又意外,“鋼鐵巨艦的舵輪,竟然沒有轎車的方向盤大”。

  第一次參加晨練,現實就給她來了個“下馬威”。課目是六分儀測量水平角,學兵連有過類似的訓練。可實際拿起六分儀開始觀測時,她傻眼了:學兵連的物標近,很容易做到准確重疊。現在要測海上的遠距離目標,許多物標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前幾次測,王心儀用時又長、誤差又大。

  從那天起,她鉚足勁,投入專業學習當中。從工作原理到內部構造,從理論基礎到實際操作,王心儀記了厚厚一本裝備筆記。在通過了嚴格的理論考試和實作考核之后,王心儀終於取得了獨立值更資質。

  那份安寧與祥和,永遠是我們義無反顧的理由

  軍港碼頭,一艘銀灰色巨艦伏波靜臥,巨大的“16”舷號躍入眼帘。

  遼寧艦上有句話:“艦艏行處是長城”。如此庄嚴的宣告和承諾,讓王心儀更清晰地認識到肩負的神聖使命——“眼前的蔚藍是我們要捍衛的疆土,一流海軍是我們要為之奮斗的目標。”

  一次次解纜起航,一次次乘風破浪,跟隨遼寧艦,王心儀吹過渤海灣的風,淋過太平洋的雨,也見証了許多重要時刻。

  “出航就是出征,訓練就是戰斗。”20余天的演練,艦載機一架架成功起飛、一次次安全回收,王心儀穩穩駕駛,守護“刀尖上的舞者”,確保戰機著艦挂索萬無一失。

  “遠在大洋,雖看不見萬家燈火,但那份安寧與祥和,永遠是我們義無反顧的理由。”戰斗警報連續響起,王心儀沉著冷靜:一家不圓萬家圓,萬家圓時心亦安,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聽清指令,使命必達!

  在遼寧艦上,除了能看到風雲詭譎,也有專屬於海軍的浪漫。

  最美的風景,是值守夜班時,透過舷窗看到海上日出。一道魚肚白,在天邊一點點探出,直到沖破雲霞,完全躍出海面,頃刻間朝霞洒滿天際,金色的光芒點綴嶄新一天。

  最恬淡的時光,是在甲板上觀賞星河,和戰友們一起唱起《我愛這藍色的海洋》:海軍戰士紅心向黨,嚴陣以待緊握鋼槍,我守衛在海防線上,保衛著祖國無尚榮光……

  這碧波浩渺中凝聚著至誠報國的忠勇,積蓄著亮劍打贏的力量。在部隊的兩年,王心儀表現出色,2022年被單位評為“四有”優秀士兵。

  “開航母,到底是啥感覺?”這個問題,王心儀也有了答案:風平浪靜時,就像行駛在光滑的絲綢上。船艦劈開白色的海浪,白色和藍色交織在一起,特別漂亮。但當大海波濤洶涌時,一個浪花過來,又能讓你清晰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2022年9月,王心儀告別軍旅生涯,重返北大學習。不久前,她又一次作出了新的人生選擇——本科畢業后,去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讀研。在部隊,王心儀讀懂了軍人的純粹與赤誠,愛黨、愛國、愛軍的信仰更加堅定。她說:“選擇在黨的建設領域深耕,自然而然,也順理成章。”

  北大有胸懷家國的志氣,航母有忠誠無畏的擔當。面向未來,王心儀語調鏗鏘:“我會帶著北大賦予我的家國情懷、部隊教會我的實踐精神,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用腳步丈量青春。”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5日 05 版)

(責編:白宇、衛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