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以深刻的體育教學改革回應時代需求

吳鍵
2024年01月16日07:4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深刻的體育教學改革回應時代需求

 青少年身心健康一直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調研發現,近年來,有關青少年體質健康的老問題,如耐力、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指標有所改善,但下降趨勢依然存在﹔與此同時,超重肥胖、視力下降、姿態不良等新問題日益凸顯。更需要注意的是,近5年來,直接威脅青少年生命安全、健康成長的心理問題呈現一定程度的增長趨勢。

毋庸置疑,運動不足是導致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突出的一項重要原因。近年來,政府、教育部門、學校以及社會的重視,促使關於學校體育的各項政策、規定密集出台,從頂層設計上為青少年構建了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但現實生活中,仍有種種因素妨礙著青少年獲得良好的體育教育和充足的運動。

校長不放心。保証學生安全是學校的第一責任。一些學校校長,時刻擔心學生遭受運動傷害,為減輕學校的相關“責任與壓力”,將大課間體育活動、課外體育鍛煉由硬性規定慢慢變成軟性要求。

教師不充足。支撐高質量體育課教學的重要前提是充足的師資力量。2001年新課程標准實施以來,中小學體育課時由平均每周兩節提升到3至4節,課程佔比達10%~11%,成為僅次於語文、數學的第三學科。但體育教師配置並未達到相應水平。近三年,全國體育教師平均每年增加2.5萬名,而按照中等水平師資配置要求,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缺額已接近16萬名。

家長不放手。“體育活動耽誤孩子的學習”是不少中國家長根深蒂固的認識。調查顯示,在城市,中小學生放學回家后,80%以上的家庭不允許孩子到戶外活動,做作業是家長認可的唯一“正經事”。大部分家長把文化學習與體育鍛煉對立,沒有認識到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正面作用。

學生沒興趣。青少年遠離運動、不喜歡體育的現象在擴展。調查顯示,孩子節假日休息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玩游戲、刷視頻、聽歌唱歌、看動漫,體育運動隻排在第五位,靜態的生活方式逐漸侵佔著青少年的業余時間。

基於現實情況,部分地方政府、教育部門近日提高了體育課時要求。但普遍而言,在短時期內,由於在校時間的制度設計、師資、場地、安全管理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全國中小學學校很難全部做到課時要求。進入新時代,肩負重任的學校體育工作必須以更深刻的變革才能回應時代的需求,扛起歷史的責任。

其一,要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體育育人價值功能的認識。體育的重要不僅在於讓學生學會體育技術技能,增強體質健康,更是在於培養高尚品德、頑強意志、責任意識、溝通交往能力等。從長遠看,如果少年時期缺失良好的體育教育,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成才產生不利影響。

其二,從實際出發制定可行有效的政策。體育課時的增加要因地制宜,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師資充足、場地設施有保障的地區和學校可以要求每天一節體育課。對於條件尚不具備的中小學,應把每天的體育大課間活動、課外體育鍛煉制度化。比如河南省鄭州市倡導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段不少於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要求所有教師不拖堂、不佔用,課間10分鐘保証孩子在走廊、教室能夠自由交流、輕鬆游戲,並有計劃地安排一些視力調節、心理放鬆的“微運動”。此外,學校課后服務時間要以體育、藝術活動為主。

其三,要加大力度配齊配強體育教師。各地爭取用五年時間補足體育教師的缺額,同時積極推進體教融合政策落地,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中小學校設置體育教練員崗位,提高體育師資配置和專業水平。

其四,以競賽為杠杆,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內生動力,改變目前片面強調以教為主的教學狀況。需要強調的是,要堅決克服因體育中考引發的應試現象。中考體育改革要增加選擇性,要實現趣味化、生活化、過程化、智慧化的變革。

其五,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規定,構建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機制。設立第三方調解機制,杜絕、遏制“校鬧”現象,為學校解除后顧之憂。

(作者:吳鍵,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長)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