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體育課,如何開足又上好

2024年01月16日07:3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體育課,如何開足又上好

“體育老師病了,這節課我來上!”體育課時被佔用,是不少人學生時代揮之不去的記憶。但從新年開始,深圳市中小學的體育老師們不僅不再會“被生病”,還要和學生們“天天見”。

這得益於剛剛出台的新政。深圳市教育局日前印發《深圳市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從2024年1月1日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中小學每天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少於30分鐘。

“動起來,向‘脆皮學生’說拜拜。”政策的出台引來不少公眾點贊,但現實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學生在校時間有限,增加體育課后要減少什麼課程?現有體育場地夠嗎?體育教師的缺口如何補?體育課如何才能增量又提質,真正讓孩子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

體育課“天天見”身心健康看得見

能和體育課“天天見”的,不只是深圳的孩子們。

抱著足球沖向球場,和同學們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比拼,是北京四年級學生金豆每天上學最期待的事:“出一身大汗,別提多爽了,下午學習時也能更帶勁。”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在北京、上海多地已有多所中小學探索實施“每天一節體育課”。2021年,北京出台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小學每周至少5節體育課,初中每周4到5節,高中每周3到5節。前不久出台的《上海市徐匯區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明確,小學階段每天1節體育課,鼓勵初、高中逐步增加課時。

地方政策的背后,是黨和國家對學生健康始終如一的關心,是對學校體育工作日益深入具體的指導。

2020年,《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印發,明確要求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教育部2021年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到,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2022年,新修訂的體育法新增“確保體育課時不被佔用”“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不少於一小時體育鍛煉”等條款,從法律的高度保障青少年體育活動的權利。

隨著學校體育政策體系的日益健全,各地持續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數據顯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總體提升,優良率由2016年的26.5%提高到2021年的38.5%。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長久以來認為體育課是“副課”等錯誤觀念的存在,在一些地方體育課並沒有開齊開足,體育課“走過場”或登上課程表實際卻保証不了課時的“陰陽課程表”依然存在。來自中國教科院的調研數據顯示,盡管較之以往已有長足進步,但目前全國真正能夠達標做到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的中小學校隻有60%左右。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上述多地相繼出台關於中小學生“每天1節體育課”的實施意見,是對國家層面要求的進一步落實。而與以往的“鼓勵”“試行”相比,此次深圳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體育課程的“硬性指標”,是在“中小學生消失的課間十分鐘”等話題備受關注的當下一次旗幟鮮明的亮劍:體育課非常重要,不能再有任何模糊余地。

全國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段銳認為,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培養運動能力的重要途徑,“保障體育課就是保障了孩子們運動素質的培養,才能進一步談運動習慣的養成和運動時間的落實”。段銳表示。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田徑運動學院副教授閆俊濤也表示,體育課“天天見”,孩子的身心健康才能看得見:“體育不僅是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手段,還有助於釋放壓力,塑造積極向上的心態,使學生得到身心全面發展。每天1節體育課,有助於提高大腦的血液流動,促進神經系統的發展,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習慣。”

體育課“天天見” 師資場地很關鍵

保障中小學生在校體育課時的政策規定方案相繼出台。叫好之余,公眾更為關心的是,如何才能把好政策落在實處?

記者調研發現,當前落實“每天1節體育課”主要存在三重挑戰。

一是學生在校時間有限,要減少什麼課程給體育課時騰時間,需要學校審慎考量。“以小學階段為例,每周35節課大多是學科課程,是學生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在增加體育課時的同時,要合理協調與其他學科課程的配比。可以考慮採取創新的教學方法,以保証學生的全面發展。”閆俊濤說。

二是要滿足“每天1節體育課”的課時任務,現有體育教師缺口較大。上午10時左右,記者來到北京某小學,不大的操場上有四個班正在進行體育鍛煉,但其中一位執教教師是數學老師。該校校長表示,按照每天一節體育課的課時量,該校至少還需要三位專職教師,“一時半會補不齊”。

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李培也做了一個測算,目前一名小學體育老師每周課時大約為16節,深圳小學在校生有超過116萬名,按照50人一班計算,在不增加體育老師周課時的情況下,需要超過7000名體育教師,加上初中和高中,總計需要超過11000名體育教師,師資缺口為4000人左右。

三是很多中小學校普遍面臨運動空間不足問題,特別是近幾年恰逢入學高峰期,活動場地更是捉襟見肘。“城市老舊學校、學生眾多的超大學校,生均運動場地並不能達到國家標准。現實中的一個現象是,越是人們心目中的‘好學校’,學生越多,生均場地面積往往越小。全體學生不能同時到操場做操、跑步的中小學校不在少數。”天津一位體育教師說。

對此,有評論認為,“每天1節體育課”看似是每周增加兩節體育課的問題,實則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配套政策十分關鍵,需要改革的魄力和創新的精神。

對此,深圳此次新政中也給出了部分解題思路。如針對師資問題,意見表示將“深化教師招聘改革,進一步完善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等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配齊配足配強體育教師”。聚焦場地問題,意見則提出“加大場地設施新改擴建力度,已建成學校通過立體式擴容挖潛,拓展體育運動空間”“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校區)或新建學校建設包括游泳池在內的綜合性、多功能體育場館”“公共體育場館向青少年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為周邊學校體育活動提供服務,有效協調利用社會資源補齊短板”等舉措。

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也在主動而為,積極探索。

學校佔地面積不足6000平方米,隻有一個籃球場、兩塊羽毛球場以及兩條100米的不標准跑道,深圳市龍華區第三小學是一所名副其實的“麻雀小學”。為彌補運動場地不足的窘況,學校在街道辦的支持下與相距不遠的龍華公園簽訂了10000平方米的場地使用協議。

一些學校通過試行長短課、個性課表等舉措,既實現了“錯峰”上課、解決了場地擁擠問題,也為多出來的體育課時找到了空間。此外,讓社會俱樂部進入校園,聯合開展體育教學和訓練,也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中小學的選擇。

越野滑雪(輪滑)、壘球、馬術……通過成都市教師共享中心創設的“家長選項目—學校出場地—社會出師資—學生練技能”的組合模式,這些以往在傳統體育課上並不多見的體育項目將登上成都中小學生的課程表。溝通之橋搭建在學校與社會機構之間,緩解了學校教師結構性緊缺問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更對學校特色體育項目建設進行了有效補充、補優。

體育課“天天見” 有趣還要能出汗

在用政策、文件等保障體育課時的同時,受訪專家普遍認為,增量只是第一步,要想讓孩子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提質才是當前體育課更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堂精彩的體育課,首先應該是有趣的。

“‘孩子喜歡體育而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現象,存在很多年了。”清華附小體育教研室主任任海江表示,當前部分體育課教學中存在過於強調技術的現象,“其實想讓孩子們喜歡上體育課,氛圍很重要。”

任海江介紹,為了讓學生愛上體育課,清華附小一直在做課程研究。小學一、二年級重興趣和習慣,強調“基礎牢”,尊重其“天資與天性”,將游戲貫穿到體育課中,讓孩子們先覺得體育課是好玩的,在玩中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培養運動興趣。三、四年級重技能和方法,強調“腰杆硬”,針對學生身心處於“U”型底部發展期,砥礪其意志與行動,用比賽的形式激發孩子們的運動興趣。五、六年級則重團隊和特長,強調“起點高”,關注學生身體處於第二發展期、創造與逆反期,培養掌握專項運動技能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志趣。

一堂精彩的體育課,還應該是讓孩子暢快出汗的。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曾總結目前中小學體育課普遍狀況是“三無七不”,即無難度、無強度、無對抗,不出汗、不喘氣、不臟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傷、不長跑。在他看來,體育課不該變成活動課,內容不應隻有簡單的踢腿拉伸、列隊跑圈,要具有持續一段時間中等以上強度的運動負荷。

中國教科院的相關調查也顯示,目前義務教育階段70%以上中小學體育課的運動強度普遍為中低強度,而中高強度(平均心率140~160次/分鐘)才是國家課程標准的要求。

專家們呼吁,要珍惜來之不易的體育課時,在體育課程體系建設上精心設計,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強度,提升體育課的鍛煉效果。

“在上述兩點的基礎上,好的體育課還要注重綜合素養培養,體育課不僅僅是技能的傳授,還包括領導力、團隊合作、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培養。強調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其在運動中獲得更多的成長和收獲。同時,要建立科學的評估和反饋機制,對學生運動水平、教師教學方法和效果等進行評估,不斷改進教學質量。”閆俊濤說。

(記者 鄧暉 通訊員 宋巍)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