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大學:在大型比賽中強化學生創新能力

輸入指令,農業機器人找到目標採摘物位置、識別採摘物種類,並精確地抓取目標放至收集器中。參賽團隊在指定時間內採摘的目標物越多,得分越高……
上述有趣的一幕,發生在近日於南京工業大學舉行的2023年iCAN未來農業機器人挑戰賽全國總決賽現場。總決賽上,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老師郭天文、武曉光、高路、徐斌、崔行悅等指導的3支隊伍均獲得大賽一等獎。
“iCAN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開辟了未來農業機器人挑戰賽這一賽道,旨在吸引和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參與到農業科技創新中來,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iCAN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代表夏金威介紹,本次大賽以未來農業採摘為主題,覆蓋機器人設計、開發應用、裝調維護等方面,重在考察選手在機器人開發、智能交互、編程調試、團隊協作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本次大賽的採摘目標物為不同顏色的小型塑料葫蘆。小型塑料葫蘆被豎直懸挂在木板上。參賽團隊通過ROS操作系統建立比賽地圖和導航界面,並在地圖上標出目標位置,配合攝像頭和嵌入式系統可以快速、精准識別所需要的目標採摘物。
“這就和我們平時玩的抓娃娃一樣,隻有讓機器人運行到指定位置,機械臂才能准確抓到目標採摘物。”南京工業大學學生王宇冉介紹,在前期機器人設計過程中,他們將平時所學的模式識別、控制原理等專業知識融入實踐。iCAN未來農業機器人挑戰賽既檢驗了他們的基本功,也提升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通過這次比賽,我們不僅完成了對激光導航的學習,對地圖建模和智能避障也有了深入的認知。最終,我們在規定時間內抓取目標採摘物4次,獲得一等獎。”南京工業大學學生沙書杰說。
“比賽對老師和學生而言,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作為老師,我們要進一步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學生運用專業知識進行創新研發,進而實踐應用的能力。”郭天文表示。
“一直以來,學校不斷構建課程教學、實踐實訓、學科競賽完整體系,強化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我們積極組織大型比賽,真正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陸偉東介紹,總決賽共有來自全國24所高校的47支隊伍、300余名師生比拼交流。
(通訊員 韋 瑋 記者 金 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