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回歸“主陣地” 用好“指揮棒”

北京以改革創新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3年12月29日15:37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2000多份干部教師暑期全員實訓優秀成果、197項推廣成果﹔231個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868節“基礎教育精品課”,優秀作業設計、優秀課堂教學設計、實驗教學說課活動優秀案例……12月28日,2023年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暨教研工作會召開,一系列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成果案例揭曉。

“高質量發展是基礎教育的生命線,要加快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說。2023年以來,首都教育系統加強有組織育人,縱深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優秀創新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數字化、教育評價等要素系統的改革創新,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期盼,首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成效正從校園、課堂實際發生,到教師、學生實際獲得。

堅持五育融合 用好身邊“活教材”

“我覺得解放軍叔叔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早出晚歸,滿身泥水,第二天天還沒亮就又出去了,特別辛苦。”門頭溝區妙峰山民族學校“我身邊的抗洪救災故事”主題班會上,孩子們用黏土作品感謝心中最可愛的人。

今年暑期,北京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門頭溝、房山等受災區各學校將弘揚抗洪救災精神融入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大思政課”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上開學第一課,班團會,跨校、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抗洪救災中的感人故事,化作了最有說服力的現實“教材”。

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為切入點,豐富競賽活動,完善教育教學模式,強化資源供給……北京市持續推動學校體育改革,有效帶動廣大中小學生動起來、體質好起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體測結束了,備考時的努力訓練和考場上的咬牙堅持,都成為了難忘的回憶。”“我堅信,人生沒有白走的路,隻要用心走好每一步,終將迎來屬於自己的成功。”參加完四六八年級體測的孩子寫下感悟。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說:“我們始終堅持這樣的教育理念:體育就是最好的教育,運動場就是最好的育人課堂,要讓每一個孩子站在運動場的最中央”。

今年4月,密雲區檀營滿族蒙古族鄉中心小學“呼斯勒”馬頭琴樂團的師生們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台。他們技術精湛且飽含蓬勃朝氣的演出獲得現場陣陣熱烈的掌聲。今年以來,依托北京市教委和國家大劇院共同主辦的“美育芳草”青少年藝術節,50余所郊區的農村學校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截至目前,藝術節共進行了60余場學生專場演出,涵蓋110余所學校,近6000名學生登上大劇院舞台。

中小學校園裡,一個個勞動實踐園落成,富有地域特色、凸顯學校特點的“家-校-社”協同勞動教育體系逐步形成。各區針對學生興趣、愛好,積極做好勞動拓展課程規劃,積極發揮社會大課堂作用。700多家資源單位為學生提供了2000多門豐富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

“下一步,我們要形成對內對外的新型勞動教育的資源觀和環境觀,在校內要跨越學科邊界,滲入到教育教學的基本環節,對外要跨出校園邊界,滲入到整個區域的資源環境中。”李奕說。

堅持評價牽引 回歸育人“主陣地”

今年7月,北京市聚焦基礎教育改革真問題,啟動中小幼教師暑期全員實訓,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干部教師圍繞新課程改革、教學設計、作業設計、考試命題、課后三點半服務、綜合實踐、體育美育等基礎教育領域的真問題,完成暑期“充電”,以實訓夯實教師教書育人基本功。

“建設教育強國賦予基礎教育新的內涵。這不是簡單的‘貼標簽’,每個學科的每位教師都應該從自己的教案、課堂、作業、考試中找到切入點。”李奕說,此次實訓聚焦教育強國背景下的基礎教育改革,注重實訓實際應用效果。

平谷區靠山集中心幼兒園受北京教科院專家啟發,迅速調整幼兒園游戲活動,制定新學年的《生態教育游戲方案》﹔首都師范大學實驗小學聚焦家校溝通中的難點,以現場模擬的方式進行對策探討,形成生動完整的家校溝通案例﹔門頭溝區各中小學校以“情景互動式心理班會”形式舉辦開學典禮,通過一系列心理游戲和活動,幫助師生、家長災后心理恢復,一起“上岸起飛”……接地氣、能解渴、有實效,為期兩個月的“全員實訓”迅速轉化為“全員實干”,形成2000多個優秀教學設計、作業設計、命題設計、班隊會及家校社協同育人活動設計等案例成果。

收獲的新理念、形成的新思考,成為新學期課堂上的生動實踐。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的“教-學-評”一體化綜合改革持續推進。9月,以“大減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載體”的思路推進中考改革,改革考試方式,調整計分方式﹔10月,啟動中考改革“質量月”,教科研部門、責任督學下到各個學校,針對評價方式有調整的學科進行研討和展示﹔12月,進入中考改革“評價月”。李奕說:“我們希望以評價改革為牽引做減量、提質量,引導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引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

按照高質量發展需求,首都教育繪制了改革“時間軸”,學校的課堂也發生了實質的變化——課上生活氣息更濃了,趣味實驗更多了,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多了。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麗澤中學地理課上,學生們為旅行社制定私人旅游路線﹔天通苑學校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授課教師身穿馬面裙走進課堂,引導學生思考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通州區運河中學東校區生物實驗室裡,學生們利用面團、牛奶、花生、橙子等,動手操作實驗﹔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校園裡成熟的柿子成了生物課、勞動課、美術課等多門課程的重要素材。

堅持協同供給 構建育人“新載體”

做好“大減法”,減少低效、無用、多余的學習和考試內容,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用實“小加法”,將興趣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嵌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過程中。北京市教委介紹,未來將進一步擴大高中教育集團、教育聯盟和學區的作用,使之成為新的育人載體,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首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另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探索首都特色的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北京市已成立青少年創新學院,命名首批18家北京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未來,將按照大構架建設、小切口試點原則,推動建立市區校三級有組織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集納大中小學、校外教育、科研院所等優質資源,在學員發現、課程開發、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系統改革,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載體、新賽道。

此外,北京還探索以教育數字化推動教育教學模式變革、育人質量提升,為首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東城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悟課程”資源數字化,將博物館虛擬場景引入平台,利用多重技術讓文物全方位呈現在學生面前﹔廣渠門中學與大興區長子營中學開展的雙師課堂教學實驗已實現統一安排課程時間、協同備課,共上一堂課﹔房山區實驗中學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教、學、測、評全流程數字化……北京市各區各校進一步豐富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完善資源開發、更新、質量保障和共享機制。

“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北京已逐步構建起新型協同教育供給體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集納一切有益的資源,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磅礡的力量,奮力譜寫首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李奕說。(孫競、臧曉菲)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