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各類優秀人才及創新成果脫穎而出
——重慶加快建設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重慶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錨定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目標,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推動人才工作系統重塑、整體提升,人才事業邁上了新台階。目前,全市人才資源總量突破630萬人,重慶正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
推動政策優化升級
強化人才培養集聚
重慶重塑人才引育政策體系,緊盯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聚焦打造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四大科創高地,大力支持各方面優秀人才來渝創新創業,根據人才需要實行創新創業、生活保障、職業發展等專項支持,加快集聚能夠發展高新產業、帶動學科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同時,統籌推進“青創500”、博士后倍增等專項,大力集聚科技領軍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帶動全市人才水平整體提升。
今年6月,在首屆卓越工程師大賽閉幕式上,重慶市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唐甜甜獲得了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專業技術等級証書。這是重慶體系化開展卓越工程師培養集聚行動的一個縮影。重慶陸續推出育苗、啟航、賦能、攀登、傳承等6個專項,獲批西南地區卓越工程師學院,逐步形成了從在校生到退休工程師的全鏈條引育體系,推出博士“直通車”科研項目、“塔基”人才政策,加快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
一系列創新舉措,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關注重慶、來到重慶、留在重慶。在榮昌區,構建“1+8+N”人才政策體系,今年認定高層次人才90人﹔梁平區結合人才所需,給發展、給支持,主動深入高校、科研院所發掘、引進人才,聚焦科技創新賦能,柔性引入高層次人才156名﹔永川區分類分級建立重點產業人才需求清單和人才庫,出台人才22條政策體系,繪制重點產業鏈人才圖譜,精准引才育才……
數據顯示,在渝高校畢業生每年有近七成選擇留渝就業,且呈逐年上升趨勢。今年以來,重慶新招博士后1090人,同比增長16%﹔出站留渝率達90%。
今年9月份,巴渝技能健將在全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5金2銀4銅和67個項目優勝,參賽項目獲獎率達76.7%,金牌數、獎牌數均居西部第一。“亮眼成績,得益於重慶對技能人才的精心培養。”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黎勇介紹,近年來,重慶深入實施“巴渝工匠”行動計劃,全市高技能人才達166萬人,佔技能人才總量的31.6%。
提升平台發展能級
搭建交流合作舞台
磚牆紅黃相間,綠植錯落有致,花園裡的金鳳實驗室躍然入目。“實驗室聚焦生命健康,既是科研平台,也是匯聚高端人才的‘蓄水池’。”金鳳實驗室運營負責人徐輝介紹,已有29個創新團隊入駐這裡開展科研攻關,集聚科研人員近400名。
好產業吸引好企業,好企業帶來好人才,在重慶,這已成為一種良性循環。渝中區實施產業人才振興行動,聚焦產業鏈條建立軟信產業等專家智庫﹔大渡口區兌現落實人才資助、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載體建設獎勵等各類獎補資金600萬余元﹔北碚區聚焦高層次人才創業,設立總規模為3000萬元的“人才創業券”。
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實驗室體系+高水平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創新載體動能澎湃,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等拔節生長,“雙一流”和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深入推進,高端人才和創新要素在巴渝山水間不斷集聚。
有發展的平台,更要有交流合作展示的舞台。今年,重慶進一步升級舉辦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舉辦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興渝杯”國際創新創業項目大賽,籌備“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讓各類優秀人才及創新成果脫穎而出。同時,深入開展“百萬人才興重慶”活動,已舉辦全國重點高校巡回引才、“博士渝行周”、民營企業引才服務月等子品牌活動上千場。人才與城市相互成就的故事每天都在這裡上演。
營造良好發展生態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重慶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注重系統集成,向改革要動力,用改革增活力,賦予人才奮斗的意義與價值。
推動人才評價機制科學精准。重慶優化職稱晉升綠色通道,升級完善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研究人員、特殊人才職稱評定辦法,4100余人直接獲評高級職稱。拓展基層人才“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制度,逐步打破基層衛生人員、鄉村學校教師、鄉鎮農技人員職稱評定“天花板”。貫通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建起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
推動人才支持激勵機制不斷完善。推行人才項目經費“包干制+負面清單”管理,賦予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先投后股”改革試點,先期以科技項目形式向科技型企業投入財政資金,后期按照事先約定將投入的財政資金轉換為股權,首批立項支持4個項目、投入700萬元。制定《重慶市完善科技激勵機制的若干措施》,重點加大對企業、科技人才、成果轉化的激勵力度,更多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進入大市場。
綦江區骨干人才、重慶友利森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蔡翱隨企業落戶綦江后,綦江給予“人才大禮包”,不僅解決了子女教育問題,還提供了崗位津貼和免費體檢服務。
重慶圍繞人才創新創業的不同階段需求,把推進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服務“一件事”改革作為市級重大改革項目,既聚焦研發服務、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等發展大事,也關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身體健康等關鍵小事,持續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體系。
建立“人才貸+人才險+種子基金+天使基金”金融支持體系,向高層次人才發放金融服務卡,為科技型企業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探索推進人力資本價值評估“七彩模型”建設,傳遞呵護人才、鼓勵創新的鮮明導向。
加快建設“渝才薈”人才工作數字化平台,推廣人才服務碼,建設人才認定、項目申報、人才評價、人才服務等應用場景,入倉數據360余萬條,以數據流打通業務流、決策流、執行流,逐步實現人才工作“一屏掌控、一鍵智達、一網通辦”。
從“人才卡”到“人才碼”,從“一站式”到“一件事”,從“人才公寓”到“人才社區”……數智化引領,全周期賦能,重慶日益成為人才的向往之地、創新之都、圓夢之城。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5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