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學院推進思政課與農業院校特色辦學深度融合——
將“綠色元素”融入“紅色課堂”
日前,在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北京賽區的比賽中,北京農學院學生韓京宏以《用歷史辯証思維看“三農”》獲得一等獎。“演講主題的靈感來自北京市平谷區劉家店鎮寅洞村。在參加學生黨支部駐村服務期間,我看到了‘三農’政策給鄉村帶來的歷史巨變,也看到了面對新形勢,京郊鄉村的現實困難。”韓京宏說。
近年來,北京農學院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考農業院校的思政課改革“改什麼、怎麼改”。北京農學院黨委書記趙鋒說:“學校嘗試將思政課‘紅’的底色與農業院校‘綠’的特色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適合首都農業院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需求的思政課改革創新路徑,打造‘首善標准、紅色基因、北農特色’思政金課。”
建章立制引領“紅綠融合”
教師隊伍建設、課程改革方案……近年來,北京農學院黨委先后頒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鼓勵師生將教研和實踐的舞台擴展到整個京華大地。《北京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劃(2018—2022)》強調,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等主題,鼓勵和支持教師每年參加農村社會考察和社會實踐,在“三農”發展的廣闊大地上學習和積累思政課教學素材。《北京農學院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提出,要結合學校都市型現代農林高等教育特色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等內容融入課程內容。
“建章立制對思政課改革創新的著眼點、發力點、落腳點進行了統籌謀劃和規劃實施,從制度上保障將‘紅’的底色與農業院校‘綠’的特色緊密結合起來。”北京農學院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直屬黨支部書記高建偉說。
田間地頭落實“紅綠融合”
2023年春季學期,北京農學院的開學第一課由趙鋒主講。圍繞“首都高等農林教育高質量發展”,他從深刻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准確把握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3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近年來,北京農學院領導班子帶頭講思政課做到了“兩個100%”,即領導班子參與率100%、課時達標率100%。在學校黨委書記帶頭、全體院領導跟進、教師全員參與的推動下,鮮活的“三農”相關主題、元素及時融入課堂。
學校教務處副處長董利民說,將農業院校“綠色元素”融入思政課教學的“紅色課堂”的導向,將具有農科背景、后期轉崗思政課教學的教師的“先天不足”變為“后發優勢”。
為了增強“紅綠融合”教學效果,北京農學院在昌平區、平谷區等鄉鎮村建立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支持思政課教師深入“三農”一線調查研究、了解農情民意,將課堂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三農”一線、田間地頭的“綠色元素”有機結合。“這學期在延慶大庄科鄉黃土梁村,趙鋒書記和學校駐村第一書記一起在田間給學生講鄉村振興、‘三農’情懷,效果特別好。”北京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華玉武說。
以評促進保障“紅綠融合”
“導向要明確,質量更要有保証。”華玉武說。近年來,學校逐漸形成了領導評、督導評、同行評、學生評的思政課教學“四級評教”體系,在重點評價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基礎上,注重學校“綠色元素”融入思政課教學情況和效果。
學校黨政“一把手”堅持每學期至少一次調研督導思政課建設、至少一次聽取思政課建設專題匯報、至少一次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學校建立了校院兩級思政課教學督導制度,教學督導每學期聽課評課門類全覆蓋,每學年至少一次教師和學生代表面對面征求意見﹔在同行評教體系方面,學校教研室主任每學期聽課范圍覆蓋本教研室教師開設的所有課程,普通教師每學期至少聽課一次﹔在學生評教體系方面,堅持每學年開展一次思政課教學質量滿意度問卷調查、每學年召開一次學生代表座談會、每學年開展一次學生評教打分。
華玉武介紹,調查顯示,在校學生對思政課教學滿意度逐年提升。
思政課教師群體也取得了一系列“紅綠融合”式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優秀成果,《“四史”教育融入高等農業院校思政課教學長效機制研究》課題獲北京市教委“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四新”建設重點項目……
趙鋒說,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聚焦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不斷深化和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講深、講透、講活“綠色故事”中的“紅色道理”,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為能擔鄉村振興使命、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記者 施劍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