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后服務為學生“減負” 為家長“解難”
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金榔村,有一所鄉村中學,除了節假日,每到夜晚,學校的教室裡總是燈火通明,老師們給學生們輔導作業、補缺補差。據報道,金榔初級中學的大部分學生家長都常年在外務工,學生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家庭作業常常遇到難題,做不出、做不好,又找不到人輔導。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克服困難,啟動夜間課后服務工作,不僅為家長“減了負”,而且給家長“暖了心”。
鄉村中學晚自習作業輔導的啟動,表象是教師為學生的家庭作業排憂解難,實質上是鄉村教師自身的教育付出,詮釋了教育初心的堅守和教育使命擔當。因為多數教師居住城區,放學后本可回城關照自己的“小家”,但是開設晚自習作業輔導后,教師通常要十點后方能到家,第二天又要起早趕回學校,但是為了學生的學業卻甘心付出。山區鄉村教師的純朴教育情愫無疑體現了崇高的教育情懷。
晚自習作業輔導的舉措是把“減負”減到了實處,是深層的“減負”,實實在在的“減負”。自從有了晚自習作業輔導,學生不懂的疑難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老師講解,實現“當天作業當天清”,完成作業的質量和速度都得到了提高。由於家庭作業完成得好,學生心理充實又踏實,八點半下自習回家,十點前就能上床休息,學生的睡眠時間和質量得到了雙重提高。
學校實施晚自習作業輔導,解決了很多學生做不好家庭作業的問題。學生的收獲、家長的解憂,是以教師的付出和教師教育資源的再開發為支撐,體現了更深、更高層次的教育服務。校長為教師服務,教師為學生服務,一級為一級服務最終體現的是學校為社會服務,這也正是“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的生動實踐。
晚自習作業輔導對鄉村教育發展亦具有深遠的意義。鄉村學校因教育資源矛盾,很多家長採取購房等多種方式帶著孩子轉學流向城市學校,造成鄉村學校生源大量流失,鄉村學校規模萎縮,致使鄉村教育的弱化。金榔中學實施晚自習作業輔導,通過教師的付出既促進了學生的學業發展,又解除了家長的煩惱,有效的保障了學校生源的穩定,對鄉村教育發展、建設美好鄉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作者劉姍姍 系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