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如何管住學生手機讓芬蘭家長頭疼

2023年11月30日08:2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管住學生手機讓芬蘭家長頭疼

隨著8月中下旬芬蘭中小學陸續開學,芬蘭的家長們開始關注起新一屆政府計劃推行的教育改革計劃,其中關於學生手機管理的立法計劃引發了熱烈討論。

手機影響學生成績引發家長擔憂

今年3月下旬,芬蘭曾發起一項公民倡議,呼吁立法者著手制定一項法律,要求小學生在上課和休息期間關閉手機。芬蘭法律規定,當一項公民倡議達到一定的支持人數時,議會就必須作出回應。此前根據芬蘭國家教育局現有的規定,學校並不能禁止學生將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帶到學校。盡管學校可以自行制定規則,限制學生在上課時間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但不能單方面命令學生在上課期間交出手機。

2019年,芬蘭埃斯波市的一位校長在開學第一天致函家長,表示學校老師將考慮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必要時甚至會採取強制措施比如沒收,但一些家長抱怨這是違法。

芬蘭家長的擔憂部分來自芬蘭學生學習成績的下滑。芬蘭媒體近期關注到,近年來芬蘭學生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考試中成績持續下降。該考試旨在評估15歲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素養方面的學習成果。根據該測試的分數,芬蘭學生曾經是歐洲受教育最好的,2006年芬蘭學生在該測試中的分數達到頂峰,但此后每次測試均有所下降。芬蘭《赫爾辛基日報》在今年5月進行了一項調查,接受調查的92名教師在討論導致兒童和青少年學習成績下降原因時,都提到了智能手機帶來的影響。一些芬蘭老師希望建立一個所謂的“手機存放站”,供學生在上學期間存放手機。

威廉·道爾是一位芬蘭作家,曾擔任芬蘭教育和文化部顧問,撰寫了大量關於芬蘭教育的文章。他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芬蘭的教育政策制定者犯了錯誤。“我得出的結論是,芬蘭在教育數字化方面走錯了路。芬蘭的教育政策制定者盲目相信科技的力量,希望其幫助孩子們學習,並減少不平等,但在這兩方面都沒有奏效。相反,在芬蘭,我們孩子的學習成績急劇下降。”

今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2023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對青少年過度使用智能手機表示擔憂,呼吁世界各地的中小學校禁止使用智能手機。報告提到,大規模的國際評估數據表明,過度使用通信技術與學生成績之間存在負面聯系。研究發現,僅僅靠近移動設備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並對學習產生負面影響,但隻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國家禁止在學校使用智能手機。在美國,面向200多萬名學生的分析發現,如果完全採用遠程教學,學習差距會更大。

對學生手機管理法規褒貶不一

現在,芬蘭政府正計劃對小學進行幾項改革,其中就包括加強對學生手機的管理。政府希望通過法律明確規定學校和教師擁有哪些權力來限制手機的使用。有芬蘭家長在社交媒體上很直接地表示了支持:“如果教師沒有權力禁止並實際上阻止分散注意力的行為,包括在必要時沒收手機,那麼他們有什麼權力實施更好的教育呢?”

事實上,關於如何幫助老師管理學生的手機,往屆芬蘭政府就已有所考慮,在今年新一屆政府的政策討論中也被多次提及。芬蘭總理佩特裡·奧爾波表達了對學生使用手機影響學習的擔憂:“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當然注意到了這樣一個事實:人們在手機上花費了大量時間,成年人也如此。但我認為,如果老師不能限制學生使用手機,那麼手機影響課堂教學的現象就不可避免。”

芬蘭民族聯盟黨議員尤尼·奧瓦斯卡也是一名教師。她認為,針對學生手機管理制定更強有力的法律是“一個值得歡迎的想法”。奧瓦斯卡表示,盡管已經有學校嘗試限制手機的使用,但仍然留下了很多需要用法律來解釋的模糊空間。“各地政府、學校和教師有不同的解釋方式。原則上,學校或教師可以制定規則來限制使用手機,但仍然會遇到各種問題。政府的立法應該明確規定教師或學校應如何限制學生使用手機,這樣就不會出現解釋層面的沖突。”

然而,也有一些芬蘭政界人士持不同的觀點。社會民主黨議員皮婭·希爾圖寧認為,政府並不需要專門為此制定法律,而是要允許校方繼續自行決定學校的管理方式。“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在許多情況下都可以進行能夠促進學習的操作,例如信息獲取。對於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中使用手機,教師必須保留決定權。”前任教育部長李安德森也提出了全面禁止手機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李安德森表示,出台法律禁令將引發監管問題。“這項法律未來由誰來監督?老師嗎?如果有人違反這條法律,結果會怎樣?”

歐盟也想幫學生管住手機

除芬蘭外,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對在學校內使用智能手機有更嚴格的規定。例如,自2018年起,法國小學和初中即實施手機禁令,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間休息時,學生均禁止使用手機,一經發現,教師可予以沒收。近日,還有法國家長呼吁將此項禁令擴展到高中。英國教育部在2022年研究了學校內的手機管理問題,英教育官員表示還沒有必要專門就此立法,但據調查,很多英國學校已經禁止學生在大部分在校時間裡使用手機。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兒童、青少年和媒體研究中心主任帕蒂·瓦爾肯堡在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的一次活動中表示:“並非所有孩子都會受到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使用風險的傷害。但對於未成年人使用手機,我們需要堅持預防原則,事實証明歐盟應該採取措施來預防或減輕潛在的風險。”

歐盟正在制定計劃以幫助家長,並首先從社交媒體和視頻網站“開刀”。從今年8月底開始,歐盟將援用《數字服務法案》,要求主要的社交媒體平台和視頻網站開放其系統,接受歐盟委員會的審查,還要求互聯網巨頭們自証“正在盡最大努力確保其產品不會傷害兒童和青少年”。對於違反的互聯網公司,歐盟可以依法對其處以佔其全球年收入6%的巨額罰款。互聯網巨頭們現在必須准備向歐盟委員會提交首次年度報告,評估其設計、算法、廣告和服務條款的一系列社會影響,尤其是有沒有保護未成年人,有沒有給青少年造成精神問題等。互聯網巨頭們還必須在歐盟委員會和研究機構的監督下,提出並實施具體的改進措施。此外,歐盟委員會還計劃與科技公司、行業協會和兒童團體攜手制定規則,確保以保護未成年人的方式設計平台。歐盟計劃於2024年推出《適齡設計行為准則》,列出應採取的明確措施的清單,供大型社交媒體公司執行。

然而,歐盟的計劃可能仍然不是很多歐洲家長心目中的萬全之策。有的歐盟家長就抱怨,歐盟計劃推出的規則手冊並不適用於當今很多青少年沉迷的手機應用,如在線游戲、即時通信等。

(記者 鄧宇飛)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