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職業學院:爭做城市發展“合伙人”
濟南職業學院學生正在接受老師的指導。 濟南職業學院供圖
閆茂航畢業於濟南職業學院,目前在福士汽車零部件(濟南)有限公司就職。得益於“雙元制”教育模式,在校期間,他便成了福士汽車定向培養人才,畢業便成了熟手。
眼下,越來越多的像閆茂航一樣的人才,正從濟南職業學院走出去。
近日,在2023中德(歐)中小企業交流合作大會上,濟南職業學院與德國(萊比錫)手工業協會簽署新協議,雙方將在國家級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教聯合體框架下,從課程研發、標准制定、師資建設、技能証書考試、專項培訓等方面發力打造“雙元制”升級版,為濟南產業培養更多的“閆茂航”。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理事長周建鬆認為,濟南職業學院的上述努力,可視為“雙元制”在中國的創造性轉化。
濟南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蘇旭勇認為:“職業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我們瞄准地方需求,深度融入產業,爭做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合伙人’。”
找到“畢業便是熟手”的秘訣
如今的韓威已是濟南二機床集團壓力機及自動化公司(以下簡稱濟南二機床)滑塊作業部的一名資深工人。這些年,他經常到一汽大眾、長城汽車等汽車生產企業安裝與調試沖壓設備,處理各種難題不在話下。
韓威畢業於濟南職業學院數控機床機械安裝與調試專業,這是該校專門為濟南二機床集團量身打造的技工班。
現代學徒制,就是讓學校和企業參與准員工培養的全過程。它既融入了現代職業教育的內涵,又有傳統師傅帶徒弟的影子。
2015年,教育部遴選確定了165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其中,濟南職業學院與濟南二機床的合作案例成功入選。
濟南職業學院與濟南二機床的合作有何特色?濟南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尹元華用一句話點出了核心:“‘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把學校和企業綁在一塊,共同培養人才,讓人與崗精准匹配。”
在她看來,韓威之所以“畢業便是熟手”,源於學校獨特的培養模式。
作為濟南職業學院的學生,韓威和同學們將先入企業,學一周理論,再進行一周實踐,來回交替,學與做相結合﹔之后,再回到學校提升理論基礎。在校期間,也保持著一定的實踐量。
濟南職業學院機械制造學院院長王平嶂坦言:“讓職業教育回歸本位,在教學中重視技術技能的培養,才能讓學生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濟南二機床董事長張世順表示:“我們與濟南職業學院共同實施的校企訂單班、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五年一貫制大專班,為國內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受到了企業的肯定和歡迎。”
據了解,濟南職業學院還以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為引領,以數字化轉型為重點,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為支撐,打造組建了特色鮮明、布局合理,與山東省“十強”產業和濟南“四大主導”產業精准對接的9個優質專業群,滿足了國家和地方服務產業發展需求。
深度探索中國式“雙元制”
從濟南職業學院畢業后,李志勇進入一家德企工作。與多數畢業生為找工作四處奔走不同,李志勇早在大一時就被企業提前“預訂”。而這都要歸功於“雙元制”教育模式的落地。
“雙元制”是一種來源於德國的職業培訓模式,要求培訓人員要通過學校和企業兩個場所的培訓,合格之后才能上崗。
科技日報記者趕到位於濟南職業學院校園內的中德技術學院實訓中心時,學生們剛剛結束了為期六周的企業實操培訓回到學校,接下來又將開啟為期四周的專業技能理論學習。
眼下他們正進行電氣動線路搭建和調試,准備德國技能証書考試。這輪學習結束后,他們將再次回到企業進行新一輪的實訓。
這種校企“四六周輪換”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濟南職業學院的創新之舉。而創造這種模式的中德技術學院被評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先進集體”,成為山東省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高職院校。
中德技術學院院長張雅茹向記者表示,該學院擁有數控技術和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兩個專業,實行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即學生入學3個月內通過雙向選擇筆試面試簽約成為企業學徒和准員工,實現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就業﹔校企交替輪換共同培養學生,學校承擔80%理論和20%基礎實操,企業承擔20%理論和80%深度實操。
“這個學院的畢業生很多都進入了世界500強企業、行業冠軍企業或知名企業工作。”張雅茹說。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雙高計劃”咨詢委員會委員王春燕不禁感嘆道:“濟南職業學院把產教融合這件事情從制度設計上和執行落地上都做實了。”(記者 王延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