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精川匠成”團隊研發產品獲第六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高職組全國一等獎

獎牌的背后是學生的努力和老師的助力

2023年10月13日07:32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獎牌的背后是學生的努力和老師的助力

  “精川匠成”團隊成員在進行機床調試。 受訪者供圖

  日前,第六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現場總決賽在四川德陽舉行。比賽現場,一套完美的高精度數控磨削產品一經亮相便驚艷四座。它具備磨削工藝參數庫、葉片全特征加工、自動編程等優勢,可全面適用於航空航天發動機葉片和燃氣輪機葉片的高精度數控磨削。

  這款由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四川工程職院)“精川匠成——中國領先的高精端制造開拓者”(以下簡稱“精川匠成”)項目團隊研發出的高精度六坐標聯動數控砂帶磨床配套產品,解決了傳統手工打磨航空航天發動機葉片精度難以滿足現實發展需求的痛點問題,獲得第六屆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高職組全國一等獎。

  解決葉片磨削難題

  兩年前,18歲的張煜奇進入四川工程職院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習。在了解到航空航天發動機葉片磨削的難點問題后,他和同伴便在學院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組建團隊解決這一難題,“精川匠成”項目團隊也由此誕生。

  “我們要先做實驗,在實驗結果顯示理想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著手設計產品。最初我們進行了磨削實驗,由於發動機葉片形態很不規則、彎曲角度大,加上不同材料的磨削力度不同,這讓我們在實驗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張煜奇說。

  但經歷一番反復、枯燥的實驗后,張煜奇和同伴得到了一個重要的結論,這也為他們最終形成可應用的產品贏下了“開門紅”。“我們發現在砂輪磨削葉片的時候,它的接觸壓力對於葉片精度影響最大。據此,我們開發了幾套裝置,希望消除接觸壓力對磨削精度的影響。”張煜奇說。

  但這一過程並不簡單。實驗途中,團隊成員發現在砂輪上使用的摩擦軸承會對接觸面產生1牛頓左右的摩擦力,從而導致葉片精度發生變化。這小小1牛頓的摩擦力讓團隊成員犯了難,到底該如何消除這部分阻力?

  一籌莫展之際,指導老師提供的新思路讓大家恍然大悟。“老師讓我們試試將摩擦軸承換成空氣軸承,因為有空氣流動的話,或許可以減少摩擦力對葉片精度的影響。”張煜奇說。事實証明老師的思路是正確的,這也為項目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張煜奇表示,項目攻關過程中,團隊指導老師袁秀坤抽出了很多時間陪伴團隊,為團隊成員進行專業知識補習,同時幫助團隊解決遇到的問題。

  袁秀坤告訴記者,學生剛從高中進入到四川省高溫合金切削工藝技術工程實驗室、四川省山區丘區智能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等產學研賽創用育人平台時,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技術知識,都比較欠缺,因此需要指導老師先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再“對症下藥”,圍繞學生知識盲區進行“補救”。

  同時,學校還為團隊聘請了行業內專家進行指導,並提供實驗場地和辦公場地。“我們會先向老師及專家請教專業問題,再回實驗室自己琢磨。那時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都是常態。” “精川匠成”項目團隊的重要成員、四川工程職院旅游管理專業2021級學生肖雅丹說。

  據了解,針對有意向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學生,學校會根據不同團隊的比賽項目為學生定制小班課程,將相關專業知識融合起來教授給學生。“我們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學生自己在項目現場也可以親自動手操作,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更有收獲。”袁秀坤說。

  袁秀坤介紹,當前四川工程職院建立的產學研賽創用育人平台,依托工業機器人應用、航空材料檢測與模鍛工藝、高溫合金切削、沖壓發動機先進制造4個省級工程實驗室承接項目,讓學生以科研助理的身份參與進來,與項目共成長。

  目前四川工程職院每學期都會開設“能工巧匠”班,讓學生自主報名后進行篩選,還會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學校還設置了校內專職科研崗和企業教師流動崗,組建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雙師”融合的創新創業,未來學校也將會繼續採用“產學研賽創用”的育人模式,構建新型師生“教與學”共同體,培養更多對社會有用的人、能夠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人。(陳 科 實習記者 李詔宇)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