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同心呵護童心 以愛澆灌未來

——未成年人保護網絡不斷織牢織密

2023年10月12日00:4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同心呵護童心 以愛澆灌未來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9月下旬的一天,在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林兵組村的“兒童之家”,10多名孩子對著方格紙正開心地“競賽”,這張方格紙上寫著順序打亂的1至25這25個數字,誰能最快按照順序點出1到25,誰將獲勝。這是“兒童之家”專注力提升小組的活動之一舒爾特訓練法。

   今年暑假,林兵組村的“兒童之家”組織了“春泥計劃”夏令營。上午輔導孩子們作業,下午組織孩子們繪畫、玩彩泥、做科學實驗,有時也帶孩子們外出撿菌子、制作標本。“兒童之家”由麒麟區初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運行,創辦人鄭紅琴介紹,社工在策劃活動時會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並讓孩子們體會到創造價值的樂趣。與此同時,服務中心的社工們觀察總結了孩子們出現的專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等問題,開學后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系列活動。

   2017年創辦以來,林兵組村的“兒童之家”已持續服務了村裡300名留守兒童,組織活動的豐富性、科學性不斷增強。林兵組村的故事是我國未成年人保護的一節小小片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未成年人保護法律體系日臻完善,工作格局逐步健全,社會力量更加充實,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大保護”相互融合、協同發力。守護未成年人的網絡正在進一步織牢織密。

  社會理念更新 關愛更有溫度

   2017年,此前一直在昆明從事流動兒童幫扶工作的鄭紅琴,看到一個家鄉的孩子在路邊寫作業、沒有父母陪伴,決心回到家鄉服務留守兒童。最初隻有她獨自一人,帶著愛心人士捐贈的7個書架、400本圖書和20套玩具。

   如今,初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有5名社工,還有定期參與活動的志願者與實習生,已在兩個鄉鎮5個村建立起“兒童之家”。為解決場地問題,當地政府和村委會對接,將“兒童之家”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整合。這裡有寬闊的場地、適合孩子高度的桌椅、整面牆的書架和繪本,到處張貼著孩子們的繪畫作品,童趣彌漫。“孩子們平時住校學習,周末回家。所以我們在周末、假期都會舉辦活動,很多孩子來了就不願意走。”鄭紅琴說。

   目前,麒麟區在130多個村居社區建立了“兒童之家”,為全區2200多名留守兒童服務,同時還設有親子閱讀基地。

   鄉村如此,城市同樣如此。為了給兒童成長提供適宜的條件、環境和服務,2021年國家發改委聯合22部門印發《關於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目前,我國多個城市都提出了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目標並付諸實踐。

   今年3月,廣東廣州兒童公園兒童花園建設期間,25名小朋友作為“小小體驗官”來到施工現場,與設計師、建設者們面對面交流,描繪著自己心中兒童花園的樣子。很快,孩子們的期待成為現實。建設方案將原本要鋪設石塊的區域全部變成了草坪,為兒童提供更多具有自然趣味的空間﹔

   江蘇蘇州通過設置生動醒目的限速、禁鳴提示標志,配置路口紅外感應智能信號燈、立體彩色斑馬線等,打造出安全、有序的兒童友好交通出行區域﹔

   深圳陸續出台多部針對學校、醫院等場景的兒童友好建設指引,甚至細化到了教室課桌椅的擺放距離﹔

   上海有的社區在“微更新”中,設計戶外運動場時針對3歲至12歲少兒群體的特點,引進平衡木、攀岩牆、秋千等設備,一經開放就受到周邊孩子歡迎﹔

   …………

   這些溫暖的細節,無不蘊含著兒童友好的意味。

   預計到2035年,全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將超過50%,兒童友好理念將成為全社會共識和全民自覺。

  部門融通聯動 保護更有力度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宋英輝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們整個社會經歷了從傳統兒童觀到現代兒童觀的觀念轉型。

   “傳統觀念認為,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養育孩子是家庭內部的事情。而現代兒童觀念是將孩子視為獨立的權利主體,但他們更弱小,因此要確立‘兒童最大利益原則’。與此同時,兒童的成長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如果父母職責履行不到位,國家將進行干預。可以理解為‘國家是兒童的最終保護者’。”宋英輝說。

   但“國家”是一個抽象概念,具體到執行過程中,更多體現為職能部門、司法機關。制度性保障讓未成年人能夠得到更多維的關注、更及時的幫助。

   ——留守兒童的處境始終讓人關注。2019年,民政部等十部門下發文件,將“兒童主任”這一制度安排推廣到全國各地,以確保所有兒童都能獲得必要的關愛保護。這成為我國建立健全基層兒童福利服務機制的關鍵。截至2022年9月,全國共配備66.7萬名兒童主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為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全國婦聯等九部門共同提出,依托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城鄉社區教育機構等活動陣地,普遍建立家長學校。如今對失職家長的教育指導已在涉案未成年人家庭中普遍展開。

   ——保護未成年人的前提是發現他們所面臨的困境。為破解未成年人案件“發現難”問題,2020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等9部門共同發文,規定學校、醫院、村居委會等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有關單位和個人發現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虐待、欺凌、拐賣等9類不法侵害情形,須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舉報。截至2022年5月,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現應當報告而不報告的案件超過1600件,推動追責299人。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需要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高效聯動,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有機整體。”宋英輝說。2021年,國務院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中央層面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統籌協調機制正式建立,提升了未成年人綜合保護能級。

   這樣的效果在個案上體現得最為直觀。2020年,因為父親犯罪被判刑,母親下落不明,祖父母又已去世,14歲的小夏處於事實無人照護的狀態。為了讓小夏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能夠盡量像同齡人一樣成長,小夏所在的上海市嘉定區檢察院、團區委、民政局、教育局等部門聯合會商、各司其職:檢察院、團區委委托司法社會服務中心選定近親屬中可以臨時監護的人,並指派社工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協調心理咨詢機構為小夏進行為期6個月的心理疏導﹔區民政局指派民政干部、兒童主任定期家訪,並為小夏申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保障﹔區教育局指導學校安排班主任、心理老師重點關注小夏的學習、心理狀況。

  充實專業力量 服務更有精度

   近年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法等相繼修訂、出台,未成年人保護法律體系正在完善。而將所有法律規定、制度措施落實到孩子身上,歸根結底需要專業的人。

   未成年人司法是實現未成年人事務治理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201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成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標志著以未成年人為對象所建立的檢察業務類別確立。從前分散在各個領域的檢察官有了更多時間和空間精益求精。

   檢察官之外,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加強新時代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意見,探索通過對部分城區人民法庭改造或加挂牌子的方式設立少年法庭,審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確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優先保護。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和專業人員活躍在孩子們周圍。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部長岳偉介紹,從2014年起,共青團配合民政部積極加強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建設。截至目前,各級團組織共培育、聯系青少年事務社工23.35萬人。“北京團市委主管的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務所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岳偉說。

   今年夏天,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務所帶領所服務的罪錯未成年人5次沿著不同線路在城市“走南闖北”。最近的一次活動中,他們沿建國門-北京站-崇文門-前門一線,一邊徒步一邊向外賣員、保安、環衛工人、執勤民警等送水。這樣的活動能夠增強少年們的成就感、效能感和歸屬感,是幫助罪錯未成年人改善偏差的認知和行為習慣的方式之一。

   超越事務所還與北京市各級司法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共青團組織密切合作,他們對涉案未成年人進行社會調查﹔對被害未成年人進行疏導,鏈接社會救助資源﹔為涉案未成年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協助孩子獲得有效的家庭支持……每一類服務,都精准守護著有需要的群體。

   類似的青少年社會工作同樣在各地積極展開。以專業社工為支持,加入志願者、老師、兒童主任等人員的“1+N”精准服務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體系正在形成,一系列國家標准相繼出台,成為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的裡程碑式成果。

   一項項舉措、一組組數字的背后,是守護兒童健康發展的決心與責任,是我國兒童事業發展邁上的新台階。

  近年來未成年人保護法律體系大事記

   ●2019年出台的《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是我國在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方面制定的首部專門立法﹔

   ●2020年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一次全面系統性重塑﹔

   ●2022年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將家庭教育由過去的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

   ●2023年學前教育法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初次審議。

   (記者 陳慧娟)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