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講述“北斗”背后故事 撒下科技強國種子

——讀“中國科技之路”叢書之《北斗導航》

2023年09月01日08:2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講述“北斗”背后故事 撒下科技強國種子

今年5月17日,我國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從0到1,從1到56,56顆北斗衛星,恰如56個民族,閃耀星空。

從仰觀北斗七星到發明司南,從司南到指南針,古老的導航手段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

時間來到20世紀,從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美國的GPS定位系統,先進的導航技術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國也開始了北斗導航系統建設的探索。

北斗導航系統建設的歷程是怎樣的?北斗精神是什麼?翻開“中國科技之路”叢書《北斗導航》分冊,相信你會找到答案。

開篇的“北斗之路發展縱覽”中,“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說了這樣一句話:“在我經歷的航天任務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確實是最復雜的。”2020年7月31日,孫家棟坐著輪椅出席了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儀式。就連這位和衛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百歲老人都承認了北斗導航系統的復雜性,可以想見北斗導航系統研發之艱辛。

為什麼有時候路在北側,手機導航卻把我們導到了南側?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定位不准。北斗導航系統是怎麼解決這一問題的?

北斗導航系統無法像美國的GPS那樣在全球建立監測站網,又是如何實現服務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北斗導航系統究竟有多出色?這就是本書第二篇著重闡釋的問題了。第二篇用了八章內容來告訴讀者什麼是“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目前北斗導航系統可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范圍內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很難想象,單就定位服務而言,其日均使用量就超過3600億次。

本書的第三篇名為“時空服務賦能未來”,未來已來,夢想不止於此。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北斗導航系統的發展一直在路上。我們有理由相信,北斗導航系統的未來值得期待。

本書文字通俗易懂,內容有趣、有料、有用,文筆扎實,深入淺出,數據詳實,有理論、有案例、有故事,有助於讀者更好地了解、認識和使用北斗導航系統。既然是“中國科技之路”叢書,書中又怎麼能少得了科技色彩呢。作為北斗導航系統科普領域的首部融媒書,讀者隻需要掃描二維碼便能輕鬆獲得原創音視頻資料,全方位立體化了解書中的知識點。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中字裡行間滲透出的編著者的拳拳苦心與殷殷期望——讓更多人了解北斗導航系統,了解我國航天航空事業,了解最前沿的科技,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科技強國的種子。

正如孫家棟院士在本書序言中所說的那樣:“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腳踏實地,行穩致遠。”

(方木魚)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