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期盼

王嘉毅
2023年08月29日08:1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期盼

【沿著黨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筆談】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是教育領域提供的基礎性公共服務,與全體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和訴求緊密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圍繞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需所盼,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加快縮小區域、城鄉差距。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公益普惠和優質均衡為基本方向,對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作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對於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必須把提供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作為民生保障重點任務,切實抓好《意見》落實工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期盼。

抓住重中之重,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最核心內容。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有20.16萬所學校、1.59億名學生、1065萬名教師,辦好義務教育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每個家庭切身利益,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義務教育得到快速發展,2000年實現基本普及,2011年實現全面普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全局、高位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2021年年底全面實現了縣域范圍基本均衡,成為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裡程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熱切願望,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決策部署,提出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著力辦好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義務教育,為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

優質均衡是在基本均衡基礎上的迭代升級,是促進公平與提高質量並重,既強化“均衡”,也突出強調“優質”。“均衡”重在進一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補齊農村和民族地區教育短板,切實兜住底線、抬高底部,不搞削峰填谷。“優質”重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全面推進“五育並舉”,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按照《意見》要求,要以學校建設標准化、城鄉教育一體化、師資配置均衡化、教育關愛制度化為重點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既要完成“補短板”的任務,又要實現“提質量”的目標。要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工程,加快推動校校達標、項項達標,創造良好的教學、文化、生活環境。要根據人口變化趨勢,合理布局城鄉學校,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要有序開展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科學推進“縣管校聘”改革,完善保障與激勵機制,同時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要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公平入學制度,做好特殊群體關愛幫扶工作,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

履行庄嚴承諾,落實學生資助應助盡助

“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作出的庄嚴承諾。學生資助事關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中的關鍵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步建成了中國特色的學生資助體系,學生資助項目更全、資助力度更大、資助標准更高、資助范圍更廣,實現了資助政策“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全覆蓋。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涵蓋了從學前到高中各階段的學生資助政策,包括在學前教育階段實施幼兒資助制度﹔在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生活補助,在貧困地區實施學生營養膳食補助﹔在普通高中對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國家助學金、免除學雜費﹔在中等職業教育對符合條件的在校生提供國家助學金、免除學費。這些學生資助政策的實施,使教育公平這一崇高理念落地生根,成為人民群眾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最直接、最溫暖的體現﹔同時,也加快了脫貧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家庭擺脫貧困的步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奠定了良好基礎,有力支撐了教育脫貧攻堅和國民素質提升。

按照《意見》要求,要不斷提高應助盡助水平,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要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保障基本、兜住底線,確保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公平享有資助政策。要完善資助標准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及學生受助需求變化等實際,逐步提高各學段資助標准。要進一步提升學生資助精准化水平,做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准認定、資助標准精准確定、資助資金精准發放、資助全過程精准監督,確保資助政策和資金投入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向欠發達地區傾斜、向民族地區傾斜、向特殊困難群體傾斜。

覆蓋成長領域,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

基本公共服務共涵蓋9個領域,其中除學有所教以外,幼有所育、勞有所得、病有所醫、弱有所扶和文體服務保障領域的部分內容也與青少年學生群體息息相關。《意見》將面向青少年學生的衛生健康、文化體育、就業創業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務,也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為青少年學生群體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保障。

按照《意見》要求,要以學校、醫療衛生部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等為主陣地,統籌做好面向學生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要加強學生衛生健康服務,增強學生衛生健康知識和技能,有效應對心理健康問題,健全學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范機制,保障學校及周邊餐飲衛生安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要豐富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加大校外教育資源統籌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科普等活動,更好滿足學生課余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提升指導性針對性,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有需求的群體提供細致到位的實習實踐和崗位推薦,為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幫扶等相關服務,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地方黨委和政府要發揮主責,教育部門要與其他部門協同形成合力,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政資金投入、公共資源配置等方面優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學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等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支持力度,整體提升公共教育服務能力,使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更強,認可度、滿意度更高。

(作者:王嘉毅,系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