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南京農業大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高校力量

2023年08月18日09:4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南京農業大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高校力量

日前,在由南京農業大學發起設立的亞洲農業科教創新聯盟國際論壇上,來自泰國、印尼、老撾、越南等13個國家、6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及龍頭企業的專家代表,共話如何搭建開放的多邊合作平台,有效應對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全球農業領域所共同面臨的風險挑戰。

2017年,南京農業大學與國外高校聯合發起設立“亞洲農業研究中心”,通過設立種子基金,推動與亞洲區域伙伴開展交流合作。經過5年多的建設,從中心到聯盟,從科學研究到人才培養、示范推廣,“朋友圈”不斷拓展、“同心圓”越畫越大,南京農業大學持續為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高校方案。

今年6月,正值國內大豆播種季,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副教授張焦平來到中國-老撾合作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查看大豆品種在當地的試驗情況。

“老撾當地大豆品種單一,產量低、易倒伏、抗虫抗病性差,經濟效益不高。”老撾農林部國家農林研究院院長蔡伊·邦凡努薩在論壇交流時表示,“我們期待南農專家團隊能夠篩選出適合在老撾種植的大豆高產優良品種。”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榮譽主任蓋鈞鎰介紹,2021年以來,中心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篩選了1034份南方大豆種質資源,並依托南農三亞研究院進行環境適應性鑒定,為的就是將優良品種引向東南亞,發展大豆種植產業。

如今,中心選育的“南農99-6”等耐熱大豆品種在老撾、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示范種植,畝產比當地品種增加30%∼40%,抗病性、抗倒性、落葉性等綜合性狀佳,豐產潛力大。

“亞洲各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氣候條件、生態環境、植物適應性相似,有著共同的農業可持續發展奮斗目標。”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表示,近年來,學校尤其注重亞洲區域的農業科教交流,不斷加強與亞洲各國高校院所和企業間的農業合作,形成了充滿活力、內涵豐富的農業科教伙伴關系。

從2021年開始,南京農業大學亞洲農業研究中心就在三亞密集進行“熱帶大農業生態系統長期觀測研究中心”基地的選址工作,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與本次聯盟大會同步展開的學術研討會上,高校負責人和領域內專家圍繞“國際聯合人才培養”分享計劃,由南京農業大學提出的依托亞洲農業科教創新平台、探索資源共享又相對獨立的人才培養理念,受到廣泛關注。

“我們期待建立開放的、國際化的多邊合作平台,特別是對接各國農業需求,開展‘能力提升’培訓,培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科研骨干、農業管理人員以及產業帶頭人。”南京農業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陳杰表示。

基於多年的國際合作積累,2016年科技部“動物消化道營養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落戶南京農業大學。不到一年時間,依托中心平台,“一帶一路”畜牧業科技創新與教育培訓國際研討會召開,來自亞洲、非洲11個國家的農業院校加入畜牧業創新聯盟。

南京農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韓紀琴表示,近年來,學校持續推動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為保障“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拉動“人才引擎”。

作為東非最先進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吸引了眾多東非、南非地區的學生慕名而來。目前利用實驗室分子育種技術培育的都是當地急需的糧食作物,8年前實驗室剛建成時育成的3個大豆品種,已成為當地最高產的豆類品種。

2022年10月,肯尼亞首個中非農業發展與減貧示范村在納庫魯郡馬坦吉提薩村挂牌,這也是“‘一帶一路’南南合作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在非洲建設的首批示范村之一。

“希望把馬坦吉提薩村建成中非合作的新典范,讓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在肯尼亞乃至整個非洲地區落地生根,實現增收減貧惠農的目標。”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胡鋒說。

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春春表示,面向未來,南京農業大學將始終秉承開放發展的理念,以“立足中國大地、創造美好世界”為目標,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蘇雁 許天穎)

(責編:李依環、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