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學畢業季“最后一課”系列報道——
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喬杰院士寄語畢業生:明德厚道增底蘊 尚仁出新譜華章

一晴夏深,青春散場。奔赴山海,師恩難忘。2023屆畢業生正收拾行囊,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新的人生篇章。按下快門,如何更好告別學生身份?鵬程萬裡,如何擔當興國之重任?又到一年畢業季,為人師者殷殷期盼語重心長。人民網特別推出“2023大學畢業季‘最后一課’”系列報道,願同學們帶著這份叮囑勇敢地奔赴下一旅程。
人民網北京7月6日電 北京大學醫學部2023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於3日上午在醫學部運動場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喬杰發表講話,勉勵畢業生明德厚道增底蘊,尚仁出新譜華章。
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喬杰在2023年醫學部畢業典禮上講話。校方供圖
在同學們即將踏上人生新征程前的“最后一課”,喬杰再一次和大家回顧北大醫學辦學百十年紀念時凝練的“明德為先、厚道為蘊、尚仁為本、出新為常” 16字辦學精神內涵。她指出:明德為先,在自重中立身﹔厚道為蘊,在自信中立志﹔尚仁為本,在自省中立命﹔出新為常,在自強中立業。
喬杰表示,無論是探索高精尖技術的科技前沿,還是服務基層百姓的臨床一線,城鎮鄉野,四海邊陲,都是激揚青春、實現夢想的大舞台。“北大醫學給予你們力量,母校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后盾和堅實的依靠。期待你們擔當復興大任、搏擊時代潮頭,積極投身日新月異的現代醫學,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孫競、實習生張婉柔)
以下為喬杰講話全文——
親愛的同學們、家長親友們、尊敬的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滿懷收獲的喜悅,隆重舉行北京大學醫學部2023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首先,我謹代表北京大學、代表北京大學醫學部,向圓滿完成學業的865名本科畢業生、681名碩士畢業生、510名博士畢業生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時,我要代表學校,向培育這2056名同學成長成才的老師們,道一聲辛苦了,是你們的無私奉獻,澆灌出今天的鮮花和掌聲。
同學們,我想請大家再一次全體起立,用你們最熱烈的掌聲,向台上台下的教師代表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一直深愛著你們陪伴你們的家長親友們,表示熱誠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我們還要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對國家的培養,對以胡毅、許捷兩位北醫杰出校友和陳發樹、黃濤兩位北大校董為代表的社會各界朋友們,表達我們最誠摯的感謝。正是他們的善心捐助和社會擔當,讓很多同學們得以在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支持下順利完成學業,讓我們的校園有現代化國際化的嶄新風貌,讓我們科技攀登有了更雄厚的基礎。一路走來,我們要感謝的人,要感謝的事兒,太多太多,也希望大家常懷感恩之心,更多回報社會。
剛剛發言的四位同學分享了他們的成長故事,雖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足以讓我們在感慨中欣慰。還有很多的成長故事,像藥學院的張子斌同學,首次構建了納米粒光催化鄰近標記技術,將血漿蛋白冠研究的最高時間分辨率從30秒顯著提升為5秒﹔第二臨床醫學院的孫世俊同學,發現了新型臨床最終防線類抗生素替加環素耐藥基因,為臨床抗生素耐藥防治與抗感染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讓老虎素虎虎生威﹔精神衛生學院的劉寧寧同學,採用人類生命周期腦圖表,全面呈現了兒童多動症的腦結構個體特征。在今年的畢業生中,還有48名同學投身祖國西部建設、98名選調生即將扎根基層工作,大家用實際行動展現出當代北醫青年的使命擔當。因為時間的關系,我不能更多地列舉。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著獨特的光彩,在自己的領域上不斷精進,在失敗與成功的輪回交錯中,成為了逐漸成熟更加優秀的自己,老師們為你們自豪、為你們驕傲!在此我提議,讓我們一起鼓掌,向自己表示祝賀!更給我們即將奔赴的未來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時光飛逝,我們在這裡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師長、並肩前行的同伴,收獲了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更鐫刻了我們無數精彩的回憶。這份回憶,是與祖國的同頻共振。有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方陣中,“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有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一起向未來”的冰新一代。可以說,在國家的輝煌成就和偉大變革中,北大醫學的青年從未缺席。
這份回憶,是與母校的同向同行。我們見証北大醫學歷史上面積最大的科技大樓投入使用,眾多國家級科技項目的落地生根,雙一流建設開花結果﹔我們見証了醫學圖書館改頭換面,陽光穹頂、書山有徑、成為學習研討的好去處﹔更見証並體驗著硬件設施煥然一新,智慧教室、品質宿舍、體育館。這些都是辦學110周年的北大醫學,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奮發有為。
今天這個送別的時刻,也是大家踏上人生新征程前的“最后一課”,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新回顧北大醫學辦學百十年紀念時凝練的“明德為先、厚道為蘊、尚仁為本、出新為常” 16字辦學精神內涵,這是同學們要傳承的,母校的文化底蘊,更是大家各自奔赴前程、回首相聚歲月的精神紐帶。
第一,明德為先,在自重中立身。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希望同學們在多元化世界裡,堅持“明德”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謹言慎行,自尊自愛,尊重自己的人格,不為眼前的利益左右,為學至真、為事至實、為人至善,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同學們,你們是幸運的。因為你們的人生發展與國家的強國建設的時間軸高度重合,隻要你們堅持以德立身,自信自強,學業上、事業上的點滴努力,最終都能匯聚成建設健康中國的巨大合力。
第二,厚道為蘊,在自信中立志。
西門的厚道石見証了同學們求學的美好時光,相信你們在把母校贈送的畢業禮物厚道石裝進行囊的同時,也會把北醫的厚道精神帶到黨和人民需要的任何地方。厚道精神是我們的傳承,更是我們在未來立於社會的底氣和驕傲。他支撐著一代代北醫人銘記使命、敢於擔當。
被稱為“肉蓯蓉之父”的屠鵬飛老師,就是我們很好的榜樣。他帶領團隊,把論文寫在沙漠上,首創肉蓯蓉大面積高產穩產技術體系,實現了寄生植物在全世界大面積種植的先例,把瀕危藥材資源開發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不僅給每家種植農戶帶來了每年數萬元的經濟收益,還把近4000平方公裡的沙漠變成了綠洲。為了蹚出這種“點沙成金”的新路子,“點草成金”新方法,30年多來,屠老師幾乎跑遍了祖國有肉蓯蓉分布的所有沙漠,從破解肉蓯蓉在沙土上寄生的“小問題”著手,創造解答了生態與產業、綠化與脫貧的“大課題”。此刻,屠老師正在去甘肅禮縣的路上,去解決中藥大黃種植質量提升難題。厚道,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不求名利不求回報的付出。
第三,尚仁為本,在自省中立命。
求學路上,很多人有過掙扎。特別是當我們面對更快的生活節奏,更高的經濟發展,更先進、精密的儀器時,容易忽略患者個體的感受。希望大家時刻牢記,醫學是人學,願大家做一個仁愛的醫者,將醫患同行的腳印,印在漫漫長路上﹔醫道重溫度,願大家做一個溫暖的醫者,護佑患者身心健康,溫暖悠悠歲月。
回首過往,新冠疫情給同學們加修了一門沒有學分卻意義非凡的課程。在與老師們同心同向同行的堅持中,相信同學們特別能體會其中的蛻變、成長、擔當。此時此刻,台下就座的有在臨床夜以繼日地奮戰堅守的同學,和老師們一起站在危重症救治的火線前線,以仁心仁術救治生命。還有在呼和浩特,49天如一日地投身疾控,協助完成流調和疫情數據分析的公衛14名同學。你們大家難忘的經歷,都是我們在漫漫路上,不為外物所惑,不為外界所擾,堅持本心不改。沒有世外桃源,隻有我們對醫學誓言的堅守。
第四,出新為常,在自強中立業。
回望過去,北醫在建校之初便提出了“促進社會文化,減輕人們痛苦,用學術來和列強競爭”的辦學目的。110年過去了,我們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始終未變,它絕不僅僅限於個人,更多的在於國家、在於人民。在博大精深的醫學沃土裡耕耘,創新是不斷進步的源泉,卓越是永無止境的追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藥學老國重煥發新青春, “血管穩態與重構”與 “女性生育力促進”兩個國家級新平台再創佳績,必將建立我國血管疾病防治和生殖健康新模式。同時,我們把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運用在今年教育部委托的“基礎醫學101計劃”的課程、教材和實驗項目裡,聚集起國內外頂尖專家的力量,進一步提升醫學拔尖人才的培養質量。北大是常為新的,沒有退路,沒有坦途,我們必須在高峰上探峰尖,深谷中探深奧,為解決“卡脖子”難題,為除人類之病痛,為建設健康中國,為促進世界和平,像剛剛發言的黃曉軍教授那樣,踏踏實實做出無愧於北大,無愧於時代的創造性新貢獻。
同學們,幾年的學習時光恍如昨日。在這個承載無數青春記憶的校園裡,相信總有某個場景、某個瞬間,定格為我們一生中恆久的記憶。今天,鄭重的穿上學位服,那個曾經遙遠、學有所成的目標終於實現了。而新的征程就在眼前。無論是探索高精尖技術的科技前沿,還是服務基層百姓的臨床一線,城鎮鄉野,四海邊陲,都是激揚青春、實現夢想的大舞台。
北大醫學給予你們力量,母校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后盾和堅實的依靠。期待你們擔當復興大任、搏擊時代潮頭,積極投身日新月異的現代醫學,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中更好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祝願大家畢業快樂、前程無限!
明德厚道增底蘊,尚仁出新譜華章!
無論是今天的學院路38號,還是未來的懷密醫學中心,時刻歡迎你們常回來看看!母校永遠愛你們!老師永遠愛你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