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中如何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專家學者共話科技人才培養
人民網北京6月20日電 18日,“雙減中科學教育加法之路——中外人文交流助推科技人才培養”主題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來自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外人文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上百所中小學校長參會。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在致辭中指出,此次研討會旨在搭建一個人文交流平台,圍繞全球科技發展的機遇和挑戰、當下中國科技教育政策及發展方向、高等教育科技人才培養的前沿理念及實踐、中小學校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實踐等主題開展研討,探索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發揮人文交流的育人功能,推動更多的中小學建設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科技人才。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前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發表了《科學教育政策及方向解讀》的主題演講,對《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等政策文件進行了深度解讀,並分享了中小學校在當前科技、教育、人才統籌發展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據悉,研討會當天,現場還啟動了在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的“諾獎計劃”專項獎學獎教金。此外,“諾獎計劃”聯合一流大學舉辦專項教師培訓的啟動活動同期舉行。中外人文交流全球勝任力研究所執行主任劉戀介紹了“諾獎計劃”的發起初衷和設計理念,以及在全國的實施現狀和初步成效。
“近年來,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建成了與國際一流計算機學科相匹配的專業課程體系與培養方案,為夯實國家建設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的基礎。”北大計算機黨委書記熊校良表示,作為“諾獎計劃”支持單位,學院將在教師培訓、課程共建、聯合培養等方向深度參與中小學科技教育,為中小學校落實國家科學特色辦學、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的重大政策貢獻力量。
會上,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李文新發表《人工智能時代科技人才培養前瞻》主題演講,通過分享自己在北大信息科學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實踐、參與中小學信息科技國家課標評審的經驗,探討了在GPT4為代表的人工智能超級工具時代,科技人才培養體系的新方向和新方法。
活動當天還舉辦了圓桌論壇,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同志、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中小學校長、一線教師等代表,圍繞“中小學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展開了深度研討。(李依環、實習生鄭舒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