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代表委員之聲】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龍騰委員
打造國家戰略人才新高地
依托一流高校打造國家戰略的創新人才高地,對於加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人才支撐、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加大海外人才引進力度,探索建立海外“就地引才”新模式,豐富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設內涵,通過舉辦國際學術會議、聯合承擔國際合作項目、共建實驗室等方式引才用才,並加強對海外高端人才回國發展的全方位保障﹔擴寬戰略人才發展通道,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重點培養一批在國家戰略相關基礎研究和重大工程中發揮作用的優秀人才,並拓展與科研生產單位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以“定向+聯合”的方式,精准引育國家戰略領域及關鍵核心方向的優秀人才﹔完善國家戰略人才評價制度,以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實際要求為研究目標,著重評價技術創新與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技術突破、對國家戰略的實際貢獻等。
■九三學社天津市委員會副主委、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委員
提升“強基計劃”選才精准度
“強基計劃”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這項政策實施三年來,各試點高校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選拔了一批對基礎學科研究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優秀學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部分高中畢業生缺乏自我認知能力,面對基礎學科專業選擇時,往往缺乏獨立思考和清晰認知,進而影響其后續發展。
對此,建議試點高校將“強基計劃”覆蓋范圍延伸至初高中,建立生源基地,開設先修課程,讓中學生提前了解和適應大學教學內容,讓真正熱愛基礎學科的學生更早明晰方向,早著手、早選拔、早培養,進一步提升選才精准度,為培養基礎學科創新人才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各試點高校應貫通以本研銜接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適應人才成長的多元評價機制,保護學生個性,打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學習氛圍。
■山西醫科大學校長解軍代表
培養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
醫學院校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高地,肩負著為高等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全國醫學院校深入推進新醫科建設,培養了大批服務健康中國建設的卓越醫師。
未來,醫學院校還應在人才培養方面精心規劃、下足功夫:一是加快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以新醫科建設為統領,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促進基礎、臨床、預防深度融合,推進醫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創新,培養“醫學+X”人才﹔二是加快防治結合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加大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力度,建立本、碩、博不同層次的具有臨床醫學知識、預防醫學思維的全科醫學專業培養體系﹔三是加快高水平醫師培養,建設醫學核心課程、核心教材、核心師資團隊及核心實踐項目,深化醫教研協同育人,加快建設醫學創新與人才中心﹔四是加強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為應對當前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公共衛生問題,著力分類型培養一批堪大用、擔重任的應用型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院長鄭軍委員
高質量發展地方師范院校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師范院校是教師教育的主力軍。培養鍛造一大批一流教師,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保障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之一。但我們也看到,師范院校特別是地方師范院校發展依然面臨挑戰,主要表現為經費籌集能力有限、學科專業特色和優勢凸顯難、學術性和師范性難平衡等問題。
地方師范院校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要清晰定位,平衡好師范和非師范專業建設,走創新發展和內涵發展之路﹔二是主動融入區域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形成自身辦學特色和優勢,擴寬籌資渠道和提升籌資能力﹔三是抓住“雙一流”建設契機,實現教師教育類優勢學科重點突破和跨越式發展,吸引優質生源從教﹔四是進一步凸顯地方師范院校在地方文化和鄉土情懷上的特色,通過“優師計劃”定向培養、教聯體建設等具體行動項目,為廣大鄉村和中西部師資力量薄弱地區提供人才培養和智力支持。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委員
科學教育課應突出實踐性
加強科學教育、提高科學素養是青少年成長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國家科技創新人才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青少年科學素養顯著提升。然而,我在調研中發現,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也遇到了瓶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課程學習重解題、輕解決問題的情況沒有改變﹔課外科普活動往往停留在興趣層面,科學知識、方法、技能和科學精神的培育缺少好的方法。
我們要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手腦並用開展科學創新活動的機會,鼓勵當地科技場館對18歲以下青少年免費開放,規定學校每年至少讓學生有一次機會進入科技場館參觀學習﹔要求每所學校每年都要開展科技節活動﹔鼓勵高科技企業與教育部門聯手開展科普夏令營、冬令營活動等。
更重要的是,持續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改革,突出科學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增強實驗環節,強調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學。開展理科教師實驗能力培訓,推進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征的實驗室升級改造。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代表
促進中小學教育均衡發展
中小學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於基礎地位,承載著千家萬戶的殷殷期盼,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促進中小學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然而,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區域、城鄉、學校間的教育發展仍不平衡。縣域中小學教師結構性短缺現象仍然存在﹔鄉村學校存在生源減少、教師隊伍不穩定等問題﹔部分教師在科普、文體、藝術等方面專業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要等。
建議加強教育共享的頂層設計。教育主管部門應從制度層面積極推動區域、城鄉、學校間的教師隊伍均衡發展、補齊短板,並適當引入資金支持或榮譽獎勵等有償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縣域鄉村教師積極性。同時,建議開發建設面向學校、教師、學生等不同主體的教育共享平台,為其提供便捷、有針對性的優質網絡教育資源。此外,還應建立中小學教育共享常態保障機制,將中小學教育共享工作列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
(記者晉浩天、任鵬、周世祥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