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百校項目”:

阿聯酋中文教學的靚麗品牌

2022年12月02日08: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林秀琴訪問阿聯酋開設中文課的學校時發現,為了讓學生對中文和中國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有的學校設立了中文讀書角。
  林秀琴攝

  作為增進中國和阿聯酋兩國教育文化交流的民心工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推動阿聯酋中文教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數量和質量雙重跨越式發展。從數量上看,開設中文課的學校從2017年的7所發展到目前的158所,學習中文的學生覆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各學齡段。此外,在中文納入阿聯酋國民教育體系短短幾年間,阿聯酋教育部在原中學階段7-12年級《全國中學中文課程框架1-6級》基礎上,增設了面向幼兒園階段的新標准,實現了中文教學標准的全覆蓋。

  本版今日刊出幾位在阿聯酋從事或指導中文教學的教師的教學心得、經驗總結,展現阿聯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取得的豐碩成果。

  

  “百校項目”引領阿聯酋中文教學發展

  林秀琴

  阿聯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不僅是阿聯酋中文教學的一個靚麗品牌,還有助於推動中阿人文合作與民心交流。

  早在2016年,阿聯酋就提出,希望在中方協助下在100所學校開設中文課程,該設想得到了中方的積極回應。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底,阿聯酋教育部宣布,將中文課程納入阿聯酋公立中小學教學規劃大綱。2019年,《關於將漢語納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小學教育體系的諒解備忘錄》簽署,“百校項目”正式啟動。

  自啟動以來,“百校項目”發展迅速:2019-2020學年度,阿聯酋58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課﹔2020-2021學年度開展中文教學的學校增至118所,到2021-2022學年度已達142所。截至目前,共有158所學校開設中文課,在校學習中文的阿聯酋學生約5.4萬人。

  “百校項目”的實施,讓阿聯酋中文教育進入了快車道,也推動阿聯酋中小學中文教學向規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課程設計規范化。盡管中文在阿聯酋的公立學校作為第三語言實施教學,但它以必修課形式設置,十分重視課程的規范化設計。為實現規范化發展目標,從2018年10月起,阿聯酋教育部開始從中國聘請中文教育顧問,專門進行標准制定、課程體系、教學評估等專業化、規范化工作。

  其次,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建設專業化。項目實施后,阿聯酋教育部在中方協助下,從中國選聘了一批專業中文教師承擔教學工作,他們已成為阿聯酋公立中小學中文教學的中堅力量。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從2019年起,阿聯酋中文教育顧問著手組織本土化教材編寫。2020年,中阿雙方簽訂協議,決定共同開發適用於阿聯酋中小學生的中文教材《跨越絲路》,以實現教材的本土化、專業化設計。目前,《跨越絲路》已在阿聯酋公立初中、高中試用,相關機構正努力推進教材的正式出版。

  第三,課程框架標准化。2020年,阿聯酋教育部頒布了首部中文教學大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全國中小學中文課程框架(2020)》,以支持項目第一階段中文課程的實施,這標志著阿聯酋中文教育進入了系統化、規范化發展階段。

  經過幾年的發展,“百校項目”由小變大,進展順利,成效顯著,正在引領阿聯酋中文教學穩步發展。不過,“百校項目”也面臨著挑戰,比如如何設計符合當地社會文化習俗的教學資源、如何以恰當的方式滿足學生想了解中華文化的需求、如何開發適用於阿聯酋的中文水平考試、不同學段間的中文教學如何更好銜接……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中阿雙方共同努力,深度合作。未來應在做好規劃設計、堅持系統化、規范化發展的基礎上,繼續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項目細節方面深耕細作,努力探索適合阿聯酋中小學生的教學模式,促進阿聯酋中文教學更上台階。

  (作者系阿聯酋教育部中文專家組成員、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

  

  越來越多當地人用中文向我問好

  夏純龍

  2019年,阿聯酋正式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隨后在中國招聘中文教師。得知這一消息,我懷著傳播中華文化的熱忱報了名。通過面試選拔后,我於當年9月初抵達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開始了在當地的中文教學工作。

  當我滿懷熱情地來到阿聯酋時,首先面臨的是種種挑戰。剛開始,我任教的學校地處沙漠深處的一個小鎮,位置偏遠、人口不多。而9月的阿聯酋,炎熱干燥、陽光灼目,白天幾乎不能在室外行走。

  相比可以慢慢適應的交通、生活、氣候等,作為該校的第一位中國籍老師,我面臨的更大挑戰來自課堂教學。孩子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課堂管理很是棘手。有時候,我用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也會被學生打亂。面對這樣的難題,挫敗感油然而生。

  為了盡快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我向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並觀摩其他學科的課堂管理,還通過教師學習平台了解當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這樣一來,我對當地的校園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在教學時也更有信心和底氣了。

  “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是打開有效中文教學大門的一把鑰匙。為和學生盡快熟悉,我常參加學生的足球課,也在課間休息時和他們交流、聊天,介紹中國的風土人情以及中國同齡孩子的生活與困惑。通過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鼓勵學生、支持學生,漸漸地,學生對中文課的興趣越來越濃,對中國文化也有了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我在中文教學之余,也讓學生試著介紹中文或中華文化,同時向學校申請展板,展示學生的中文學習成果。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會說中文而感到自豪,文化活動的開展也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支持。比如,中國農歷新年時,在中文項目組的協調和學校的支持下,我帶著學生一起剪紙、扎燈籠、貼窗花、寫對聯,布置教室,整個校園都充滿節慶氛圍。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在阿聯酋工作3年多。在此期間,我經歷過教學上的挫折與挑戰,也在不斷反思、總結、交流與嘗試中開闊了眼界、提升了專業教學能力。

  在這3年裡,我有幸見証了“百校項目”在阿聯酋日漸完善,影響力不斷擴大。走在路上,會有越來越多的當地人主動用中文向我問好,便是佐証。從語言相通到文化交流,“百校項目”促進了民心相通。作為一名中文老師,我深感這一職業的責任和使命。

  (作者系阿聯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中文教師)

  

  做一名有溫度的中文老師

  申定飛

  2022年,是我在阿聯酋教授中文的第四年,也是我成為一名國際中文教師的第八年。一不小心,人生這本書也從“2”字開頭的頁碼翻到了“3”。曾經以為只是某一階段的人生故事,后來慢慢變成了過去10年的主要章節。

  在阿聯酋工作的這幾年,我開始探索這樣一個問題——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中文老師?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歷練,我找到了答案:做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中文老師。

  以前我持有一個觀念,即要在幾個課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然后在指定的時間完成單元測試。事實上,以學生為中心的第一要義就是圍繞學生的興趣設計學習內容。比如說,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第一學期需要依次完成《拼音和漢字》《你好》等三課。但是,作為一個7年級首次接觸中文的學生,他首先想掌握的可能是如何開口說幾句中文,然后再慢慢了解拼音和漢字的意義。因此,在哈姆丹學校教學的3年中,除了自己編寫的中文教材,我還設計了很多以學生現實生活為依托的主題式課程。比如,和學生討論疫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一起做世博會的主題展示等。這些主題不是常規語言學習內容,卻是貼近學生興趣的學習資料。

  以學生為中心的第二要義是要讓學生有成就感。當學生在中文課上有所收獲且能運用於實際生活中時,就會在這種內在驅動力下希望繼續學習。在課堂外,我們也為學生搭建了中文展示平台,其中包括學校的中文俱樂部、“漢語橋”比賽等,都能為學生帶來學習成就感。

  以學生為中心的第三要義是面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中文老師要盡力幫學生實現這些目標。以我自己的教學實踐為例,有的學生想多學一些中文,我就在學校開設中文俱樂部和中文角助力學生的中文口語練習﹔有的學生想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我就為大家設計配套的線上練習資源,打印自編的復習材料並提供免費的課后輔導課﹔還有學生想到中國留學,我便利用周末時間幫其查閱院校信息並和學校聯系,手把手指導他們如何報名以及如何辦理入學手續等。

  幾年的教學經歷讓我明白,教育不只是教學,授課不只是工作。要想走進學生的心中,就需要做一名有溫度的中文老師,用一個個溫暖的故事填充屬於自己的人生之書。

  (作者系阿聯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中文教師)

  

  書香滿校 德馨滿園

  姚立娜

  走進阿聯酋阿布扎比中文學校,呈現在眼前的不僅是典雅的環境,還有貼有中文詞匯和中文詩詞的圖書角、桌子、書櫃以及展出學生們作品的“藝術展示欄”……這讓阿布扎比中文學校不僅飄著濃郁中國書香,還充滿歡樂。

  回看時間表,阿布扎比中文學校成立於2006年9月,原名阿布扎比中英文雙語學校。經過多年發展,該校的中文教學實踐在推廣中文教育和弘揚中國文化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自成立以來,阿布扎比中文學校像初升的太陽,光芒漸顯,辦園條件、教學方法等不斷改善。如今,美麗的校園環境、濃濃的文化氛圍、現代化的教育設施,處處彰顯著古朴與現代相得益彰的獨特氣質。

  學校設幼兒部和小學部,中文教師全部來自中國。老師們除了教孩子們學習中文外,還協助學校舉辦豐富多彩、帶有濃郁中國文化特色的藝術活動。這些活動讓學生對中國藝術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中文和中國藝術成為校園中的亮麗風景。

  在學生們的眼中,學校是樂園,更是實現夢想的平台。學校從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理念出發,舉辦中國文化節、讀書節、藝術節等,以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開展武術、茶藝、書法、剪紙、京劇、舞蹈等藝術活動,為學生發現自我、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通過一次次活動,學生們各有收獲。舞台有多大,夢想就有多精彩,希望中文學校能成為學生夢想騰飛的起點。

  作為學校的中文教師,我們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中國古詩詞,以讓其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在這裡,教室就是研究室、教師就是研究員。一支穩定年輕、朝氣蓬勃的中文教師隊伍正是阿布扎比中文學校的有力支持。

  “書香滿校、德馨滿園”,這就是阿布扎比中文學校。對教師來說,最大的願望便是每位同學都能在這裡實現夢想。

  (作者系阿聯酋阿布扎比中文學校中文教師和中文教學負責人)

  

  四年教學 增進理解

  常家悅

  翻開日歷,看到2022年10月這幾個數字,我才發現來到阿聯酋開展中文教學已4年。剛來時,我26歲,如今已是而立之年。這4年的經歷像是一本有聲書,不斷在我的腦海中打出一行行字。

  2018年10月6日,我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結束了為期1周的入職培訓后,來到了任教的學校。我教授的班級是幼兒園大三班和大四班,搭班的兩位老師是埃及人,來阿聯酋已近20年,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她們有一點非常觸動我,就是非常關愛和注重學生的情緒,這從對老師的聽課反饋中也可以感受到。

  2019年9月,我轉入小學部教1年級,一共6個班,大約在開學第四周,教務主任和主管老師來聽我的課,我現在還記得那堂課的教學主題是數字。這是我第一次獨立教一個班級,不管對上課節奏、授課程序還是課堂管理的把握,都比較青澀。聽課結束后,我詢問教務主任對我的課堂反饋。她說:“我看到孩子們在你的課堂上很開心,也能看出你對他們的愛。你在課堂上表現很棒的地方我寫了幾乎滿滿一頁,其中隻有一小部分教學內容需要調整一下。”每每回想起當時的那個場景,我都覺得很溫暖,因為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學校對新老師的包容。

  到阿聯酋的時日漸長,我對當地的社會、文化等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加深了和當地老師、民眾等之間的理解。

  隨著我對當地文化、風俗的深入了解以及對迪拜親切感的增加,漸漸感受到了和當地老師之間的融合。我仍然記得初來學校時的情景,看到當地老師,總想回避打招呼﹔或者在幼兒園老師辦公室,大家一起聊天,還是會看出來,當地老師是一組,中文老師是一組。這樣的情況慢慢發生了變化,比如今年新學期開學返校,當日早上8點,我到學校打卡時,已有幾位當地老師在前台聊天,大家互相問候並聊著暑假過得怎麼樣。我很自然地走了過去。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怯場和回避漸漸從我身上消失了,腦海中也沒有“中國老師”和“阿聯酋老師”這樣明確的界限了。

  在阿聯酋從事中文教學的這4年,我漸漸明白了尊重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的可貴,也明白了不同的國家可以聯結,進而明白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涵義。

  (作者系阿聯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中文教師)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